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家传本第10回 写春联匠心独运 触痛楚怒发冲冠

作者:李正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年三十这天,李庆虎照例忙着贴对联。上联贴好了,他拿着下联站在梯子上比划着说:

    “小德金,我已贴好上联,贴下联时你看着要与上联一样高。要是高了你就说‘高升’,要是低了你说‘发财’。你看,是‘高升’还是‘发财’?”

    “大大,既不‘高升’,也不‘发财’。”李德金答道。

    “你这个……”李庆虎气得牙根痒痒,刚要说“小砍头的”,但想到是除夕了,便不得不把满腔的怒火压下去。

    “小砍头”、“小断气”是海西老百姓对自己小孩的惯用称呼,尤其是在不高兴的时候,算是轻微的责骂。

    李庆虎知道在新年期间“好话不灵坏话应”的说法,因此必须忍气吞声。

    可是气虽然忍住了,但李庆虎的咳嗽却无法控制。他怕咳嗽起来一只手抓不稳梯子,便丢下左手端着的盛浆糊的土盆。未曾想到,这个土盆不偏不倚落在李德金的头上。

    土盆摔坏了,李德金倒在地上。他顾不得脸上、身上沾着浆糊,双手抱着脑袋一边打着滚一边嚎啕大哭道:

    “我的妈呀……疼死我了……妈呀,大大杀人了!”

    “天哪!这是怎么了?”武盼男跑到李德金身边,一边扶他起来一边耐着性子问。

    “我问他对联子究竟高了还是低了?他却尽说不吉利的话!”李庆虎也从梯子上下来。

    “是两边一样高呀!”李德金认真地答道。

    “怎么不早说两边一样高呢?”李庆虎抱怨道。

    “不是你叫我这样说的吗?”李德金争辩道。

    ……

    贴好了院门上的对联,李庆虎下了梯子站在大门前,从地上拿起另一副对联轻声但却十分用心地念着:“千锤百炼铁成钢,炉火纯青人始圣。”

    再仔细端详那笔力遒劲的字,李庆虎忽然想起李庆侠的话:

    “我们李姓是属木,名字里有金属相配才能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独占鳌头。

    中堂大人本名李章铜,他的兄弟和子孙的名字里都有金属啊!”

    这话是李庆侠给李庆虎的儿子起名字时候说的,李庆虎一直觉得这话在理,可现在却像一丝阴影爬上他的心头,口中便嘀咕道:

    “他这算什么狗屁对子,好像说我家是铁匠铺子似的,他是不是希望我家整天叮叮当当的不得安宁?小德银,去看看你二爷家大门上的对子写的是什么?”

    李德银兴奋地答道:“大大,我已经看过了,记得的。你听:春风劝酒桃花醉,细雨吟诗柳色新。”

    一听“桃花醉”,李庆虎气又来了:“李庆侠这个狗胆包天的色鬼,竟然把自己交桃花运的丑事写到对子里!

    真是有辱祖宗啊!我得去找你二奶,让她管一管这个王八蛋!”

    “大大, 姆二爷给我们家也写了花呢!我念给你听:嗅花香骚人浅醉,添柳色墨客悠歌 。”李德银道。

    “什么东西!尽是骚呀色的,这还得了!”李庆虎说着,走到李德银面前,夺过他手中的对联撕了个粉碎。

    “老子现在就去那边,把你二爷这个王八蛋好好收拾一顿!”李庆虎怒道。

    “大大,你刚才把证据都撕掉了,凭什么去打姆二爷呢?再说了,他的对子没什么不好的意思呀!”李德银道。

    “你、你懂个屁!”李庆虎气急败坏道,可转念一想觉得李德银说的也有道理,便连忙说,“你再看看有没有证据了!”

    “这个没问题呀!”李德银高兴道,“大大,你等着!姆二爷无论写对子还是写诗,都喜欢花呀柳的。”

    说着,李德银便把放在地上的一堆对联拿起来,一副一副地查看着。

    不一会,李德银惊喜地叫道:“有了,大大!你看:才把花香收字里,又将柳色染行间 。也是‘花香’、‘柳色’!”

    “好!”李庆虎兴奋地叫道,“我现在就找他算账!”

    正在这时,一阵阵敲锣打鼓声由远而近地传来。

    李庆虎知道是“玩麒麟”的人来了,便赶紧把对联贴好等着看热闹,而刚才的满腔怒火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不一会儿就有两个人抬着麒麟来到大门口,后面跟着四个敲锣打鼓的人,领头的叫穴头。

    这麒麟是用细树枝扎好骨架,中间填满干草,再用五彩纸糊上的。

    它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片,有尾,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象征祥瑞的动物。

    那穴头必须得头脑灵活,看到什么都能应景地说唱几段吉祥话。

    这不,他一看到李庆虎家院子里拴着的骡马便带头唱道:

    “锣鼓一打格排排,

    院里骡马都是财。

    今驮金来明驮银,

    斗大元宝滚进来……”

    “好!再来一段!”李庆虎听得兴起,大声喊道。

    “大大,”在一边观看的李德银叫起来,“不要给他们钱!他们说的都是骗人的鬼话!”

    “你说什么?”

    “他们唱‘今驮金来明驮银’,哪里来那么多的金子银子?”

    “你大哥起名德金,你叫德银,不就是金子跟银子吗?”

    “还有‘斗大元宝滚进来’也是咒我家呢!这么大的元宝滚进来,要是砸死人了怎么办?”

    “你这个小砍头的!”李庆虎脱口而出。

    说过之后,他才反应过来,现在是除夕,不能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于是便赶紧朝地上吐着唾沫:“呸呸,童言无忌!”

    说着,李庆虎扬起胳膊朝李德银打去:“老子花钱让你读书识字,你他妈倒好,大新年的就不会说话。”

    “大大,”李德银一边跑着躲开一边叫道,“姆二爷就是这样教我们的!他还说过,我们住的房子累块积苏,根本没有斗大的元宝,那些都是骗人的鬼话!”

    “凉快?现在大冬天的当然凉快。”李庆虎笑道。

    “不是‘凉快’,是累块积苏,是说房子简陋。大大,姆二爷是这样教的:‘帝之所居,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

    他还说,过了小年就要检查我们背书呢!”李德银一边高声嚷着一边调头向后望着,一不小心被绊倒。

    “孽种!念的什么狗屁文章?这‘恭泻’是叫人拉肚子呀!你二爷这私塾教的是什么玩意?我看……咳咳咳……”

    李庆虎吼道,欲追打李德银,可是一迈开腿又不停地咳嗽起来。

    穴头走到李德银身边说:“少爷,你说我们的唱词不好,那你自己来几句好吗?”

    “那行!”李德银学着穴头的调子兴奋地唱道,“锣鼓一敲咚咚响,得金得银千万两。斗大元宝是神话,一钱一两天天享。”

    “好!”穴头带头鼓掌。

    ……

    自从染上吃喝嫖赌的恶习,李庆虎身子骨渐渐被掏空了。由于咳嗽得厉害,他只好花大钱寻医问药。

    得到花果山下一位老中医的医治,李庆虎的症状逐渐缓解了。但这样下来,李庆虎的家境却日益窘迫。

    老中医再三告诫李庆虎要改掉恶习,也不能太过操劳,不然病情还会继续恶化。

    聪明伶俐的李德银跟着穴头和师傅在过年前后跑了一个半月,很快便学会了手艺,哪里还有心思念书?

    就在李肥南被炸死的第二年,科举制度被废除了。李庆虎也认为读书没有什么出息,就让李德银和李德金单干起来,逢年过节便走村串户玩麒麟挣钱。

    李德锡从五岁起就喜欢和李德钢在一起玩耍,两个人还跟着哥哥们学会了很多玩麒麟时演唱的说辞。

    李庆侠担心李德锡和李德钢在一起玩会引起李庆虎的不快,便经常告诫自家的三个孩子,不准他们跟李德金兄弟四人混在一起。

    但这些训斥对孩子们来说不过是耳边风,大人一不在身边,他们就偷偷溜出去了。

    时间一长,李庆侠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们去了。

    在街面上做生意的李庆虎,接触到很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听到了不少关于李庆侠和武盼男的流言蜚语。

    尤其是看着李德锡和李德钢长得越来越像,李庆虎心中便越来越不是滋味,还动不动对武盼男发泄淫威。

    李庆虎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几个月不归家,而是尽量早出晚归。

    每当听说李庆虎隔三差五打骂武盼男和李德锡的事,李庆侠都会气得咬牙切齿,但自己在父亲灵柩前发过誓,还有管二林当初的预言,让他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

    李德钢和李德锡六岁的那年冬天,两个小孩更加无所顾忌地经常黏糊到一块去,还拉勾上吊,信誓旦旦地说什么“割头不换”,并且合计着等到过年要像哥哥们一样玩麒麟挣钱呢!

    于是,李德锡便经常趁大人离开铺子的空隙,偷偷地把商铺里的彩纸带到附近的一座荒庙里,和李德钢一起学着扎麒麟。

    虽说扎麒麟这门手工活不是太简单,但也难不倒他们。可是,这玩麒麟却是很重的力气活,而且还需要耍嘴皮子的功夫,哪是六岁的小孩做得到的?

    冬天里乡村人大多没什么活做,遇到这样寒冷的天气,他们早上赖在被窝里,直到临近中午时,肚子饿得咕咕叫才起床。

    顽皮的李德钢却一点都不怕冷。天一亮他就跑到街西头李庆虎家,把李德锡从被窝里拽出来。于是,两个人高高兴兴地来到五龙口。

    五龙口就在河口街的西首。南、北六塘河由西向东流,在此交汇成一条河——武障河,在交汇处又与南北走向的运盐河交汇,犹如五龙聚首。

    五龙口的闻名遐迩,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壮观景象和气势,更重要的是,它是海西侯李广利的落脚点。

    “李爱卿征战西域多年,功勋卓著,愿到何方为侯?”汉武帝刘彻问战功显赫的李广利。

    李广利想到自己打败仗时,多数族人因害怕受到牵连已经陆续东移至海西地,便连忙跪曰:“臣愿奔赴海西。”

    众臣愕然,因为海西地是因泥沙淤积而成,人烟稀少,是贬谪官员或流放犯人的不毛之地。

    刘彻亦对此疑惑不解道:“爱卿为朕开疆辟土,功勋卓著,为何不享大汉丰腴之地而图偏僻之壤?”

    李广利再拜道:“禀皇上,吾若舍海西而图别处,则虽可安身,然无可安心。”。

    刘彻心中甚欢,暗暗佩服李广利的明智之举。因为他的皇亲国戚,还有许多像李广利一样的重臣功勋,对皇城周边安全之域及黄河流域丰腴之地,早已垂涎三尺,明争暗斗。

    于是,刘彻欣然道:“朕恩准李爱卿为海西侯!”

    ……

    数日之后,李广利率族人及府兵家丁等近三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奔赴海西腹地,所经之处,常有自称李姓者加入迁徙队伍。

    接近海西荒芜地带时,由于迁徙队伍越来越庞大,李广利便将其分成两股,沿着相距十八里的南、北六塘河,水陆两路继续前行。

    忽一日,两股人竟然又奇妙地汇合到了一起。这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南、北六塘河在此合二为一。

    交汇而成的河大约五丈宽,李广利便为它取名为五丈河,并在离南岸五十里处安营扎寨筑城池。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