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5.洋行计议

作者:柳锁寒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不是理藩院手里那栋废弃的罗刹鬼子庙吗?”

    应邀而来的瑾嫔诧异地打量妹妹,指着纸上的东正教堂问:“你画它做什么?”

    “用处可大了去了。远可□□定国,近嘛,”若桐举起那张纸一弹,“我准备把它买下来,开一家洋行。”

    “洋行?就是广州那些卖番货的铺子?”瑾嫔不由更加诧异,小心翼翼地问,“你缺钱?”

    与百姓们猜想中,宫里的娘娘们左手拿着金元宝,右手拿着银元宝不同,清朝中期以后的妃子们除了少部分幸运儿,大多数都是很“穷”的。因为她们领的“工资”,主要是绸缎c摆设c首饰c珍贵食材药材之类的实物,真金白银不仅很少,很多时候还要倒贴。

    比如说吃饭吧,虽然祖制规定,嫔位每月要供应十只鸡,按理说就是撑死也吃不完的。但是这个鸡的做法却是有严格规定的,一点由不得人。比如九月十五那一天,水牌上写着“今天吃糯米鸡”,可你偏巧肠胃不适,想喝个清炖鸡汤,就得单独出一笔赏钱,让厨房另买去。而你份例里的鸡依然会被做成糯米鸡,这是祖制,不容动摇。

    同样的道理,发下来的首饰虽然名贵,可你想戴一点跟别人不同的,给钱另做。轿夫都是现成的,可你想让他们走快一点,走稳一点,赏吧;抬水烧水的粗使太监也是现成的,但叫水之后马上送来,和叫了水一个时辰才能送来,中间又隔着银子的距离。

    更别提那些有头脸的太监还到妃嫔们的娘家各种敲诈勒索。所以《红楼梦》里为了养一个妃子,掏空整个家族,绝不是假语村言。

    若桐摇头:“我虽不缺钱,却也不嫌多了银子咬手。”

    瑾嫔还是神色犹豫:“你,你是想像宫里的太妃们,和同治爷的晋c瑜两位皇贵妃一样,让娘家人在外面做‘脂粉生意’?”

    养个妃子开销如此之大,衍生出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妃嫔的娘家纷纷在外做生意赚钱,因为是打着宫妃的旗号,所以统一叫做“脂粉生意”。然而这些人通常没有什么出众的经营能力,这些布行c银楼c当铺名为生意,其实全靠收取各种“孝敬”维持经营,实质就是借政治裙带,输送经济利益。

    若桐不由老脸一红。前世甲午战争前几年,她c文廷式c翁同龢等人在慈禧眼皮子底下想方设法结交大臣。最缺钱的时候,她也做过脂粉生意c捐官这样的灰色交易,深知这不过是“官商勾结”的一种委婉说法罢了,难怪瑾嫔不喜。不过这也恰好说明挣钱的迫切性。

    若桐做了一秒大把银子扔小皇帝面前说“我养你”的美梦:“咳咳,我说的当然是正经生意!咱们家比不得那些传了七八辈子的名门望族,也就是在阿玛大伯这一代才开始发际,却要供养咱们姐妹二人。父母年事已高,我每每想来,总觉得于心不忍。”

    “果真?你也这么想?”瑾嫔拿着帕子拭了拭眼角,“我们进宫前,家里备了五万银子以应对宫中开销。银子虽然不少,但总有花完那一日。其实我早就想着置些产业,有个固定的进项,方是长处之道。可是这京里的生意铺子,不是传了几百年的老字号,就是连着王爷贝勒的后台,竟没有半点可插手的余地,只得罢了。你这个‘洋行’又是什么说法?”

    若桐不由略微吃惊,瑾嫔虽然人在深宫,却并不是对外面的世道一无所知,甚至不像普通贵妇人那样,对经商嗤之以鼻,反而知道从商大不易。跟一个心存敬畏的人合作,即便挣不了大钱,也吃不了大亏。

    她不由多了几分信心,笑道:“我何尝不是这样想。京城里一草一纸都是有来历的——六必居的酱,同仁堂的药,内联升的鞋,张一元的茶,全聚德的鸭子——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人占了鳌头。咱们能有什么稀奇玩意儿吸引别人来买呢?唯有这天津c广州的洋货还算稀罕。”

    若桐道:“咱们打小跟着大伯走了那么多地方,两广c武汉c苏杭这些地方的达官贵人,谁家没有几件洋玩意儿?日本的府绸c不列颠的小羽绫c泰西缎c瑞士的钟表“

    瑾嫔高兴地补充道:“还有法兰西的银器c美利坚的洋烟,还有洋粉c洋皂c带水银镜的妆匣子,这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东西。大伯在广州还有些门生故旧,进些货物应当不成问题,可是进了京却没看见有多少人使这些洋货,若是卖不掉可怎么处?“

    若桐自信一笑。不是京中市民不喜欢洋玩意儿,而是在《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签订之前,开放的商埠城市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北京普通民众接触到的舶来品相对较少,所以无从知其妙罢了。

    后世《马关条约》签订仅仅一年,洋货就席卷北方诸地,京城内外洋行林立,洋布洋烟洋酒洋皂洋火柴无所不包,英商经营的太古洋行c怡和洋行,美商经营的美孚石油公司等,都赚得盆满钵满。

    与其便宜了外国佬,不如她来做这个吃螃蟹的人。更妙的是,经济活动从来都不是独立进行的,提早让京城里的人接触到西洋货物,也能传播先进文化,加快思想上的冲击,尽早为将来的变法做准备。

    姐妹俩又就此事的可行性进行了一番讨论,最后决定由瑾嫔负责联络他他拉家的人,派两三房可靠的家人,南下广州探听进货渠道。若桐则负责说服光绪,顺便打通理藩院c步兵统领衙门的关系,把那栋废弃的俄罗斯教堂拿下来,改装成商行。

    当然,在涉及利益分配的关键问题上,若桐直言道:“虽然是一家人,但是也得明算账。咱们坐在宫里,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功夫;志锐c志良两位堂兄却少不得为此天南地北地跑。将来商行有了进项,理应算他们一人二分,剩下的再由你我平分,方才不失公平,也不至于叫两位嫂子说嘴,使父母难堪。”

    京里掉下块瓦头砸死三个人,就有两个是官,剩下一个多半也连着宰相门房的亲戚。瑾嫔心知,这个洋行将来少不得借着若桐的面子打发那些牛鬼蛇神。她和堂兄们一方借名,一方出力,自己居中白得三分利,还有何不足?

    瑾嫔不由笑叹:“我知道,你有皇上顾着,原是不缺银子的。费心思兴这项买卖,不过是照顾我这个没出息的长姐”

    “姐,”若桐心下涩涩,皱眉劝道,“皇上就跟个孩子似的,他有时候说话不过脑子,你别往心里去。”

    瑾嫔不由笑了:“他是个孩子,你就不是了吗?”说着拍拍她的手,恬静的脸庞上一双杏眼,在这一刻格外明亮。

    “咱们跟着伯父在广州长大,见了那许多的洋人在街面上耀武扬威。你向来是个爆脾气,会说两句半吊子洋文,就敢隔着车帘子和他们理论。我没有那样的勇气,但我也知道,当今的大清正是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皇上这个位置,做得好是光武帝(中兴之主),做不好是汉哀帝。”

    “你选择做这个阴丽华,跟他一起站在潮头,去赴那赢则乘风破浪,输则死在滩头的赌局,我却没这个心气儿。一来,我自认不是当宠妃的料。二来,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父母养育我们十数载,你成了固然好;若你不成,总得有个人照顾家里。只是瘦妞,你听姐一句话:太后不是好惹的,戚夫人c杨玉环这些人的下场,你可要引以为戒啊!”说到最后竟然拉着她的手,低声哭起来。

    普普通通的一段话,却像一个千斤的橄榄百嚼不烂。什么金玉良言,什么佛语纶音,什么张良计诸葛策,都不过如此了吧。她为光绪操心了一辈子,姐姐又何尝不是为她操心了一辈子?

    若桐听得鼻翼颤动,半日才把眼泪逼回眶中,嗔道:“这么大了,还喊人家瘦妞。下次再有人叫胖妞,我可不帮你了。”

    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