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二章 明君之用

作者:大金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像自己一样,以待明君之用,勤者不听,说:‘农、书俱不弃也。’

    又一天,国君听说二人皆为儒者之学,召至京城,各给官做,皆侍驾而朝。

    按着国君的要求和朝廷的规矩,每天须凌晨而起,待时召见,日暮而归,犹不能安寝。

    一旦做起事来,勤者容光焕发,反之惰者憔悴。再者君命勤者管水部,于是亲到现场,变害为利,筑堤固防,得到国君赞赏。

    反之惰者,管教种地,到了田里,不知如何操作,欲为民利,反成民害,受到了国君的责备。

    惰者决心要改正,请教勤者,说你平日所学比我简单,而用起来何以超过我呢?谁教你的?

    回答说,别无其他,不过根据经典所说,‘顺天之道,因地之利’,你比我熟悉这些话,只是没有照之实行。

    惰者听了此言,明白了‘博学而不能行,不如没有,学得少而专精可真妙’。

    这里告诉一个道理,读书要勤奋懂真谛,和实践结合起来,勤于思考。”

    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勤奋的人,虽然劳其精力但终究会获得成功,懒惰的人则是适得其反的;

    国君勤于政事,奖勤惩懒,实际上正是朱元璋的自我写照。

    面对初建的明朝,朱元璋迫切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繁荣富强,长治久安。

    对于这些,勤政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朱元璋决定在政治上要呈现出朝气蓬勃。

    摆脱旧王朝的陈规陋习,让明朝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朱元璋任用了许多老臣。危素是一位自元朝以来就德高望重的名儒

    明朝初年他已经多岁了。他是翰林侍讲学士兼弘文馆学士,平日很受朱元璋的尊重。

    然而,有一天,危素带着拖沓履声去见朱元璋,当朱元璋问及是谁时,危素回答说:“老臣危素。”当时朱元璋就显现出了满脸的不高兴。

    办完事走后,朱元璋说他不再适宜在朝中当官了,于是,就把危素贬到和州去守墓了。

    此事不但表明了政治上的残酷性,而且也看出了危素在政治上的态度与朱元璋励精图治的精神是不一样的。

    其实,朱元璋的身体并不特别健康,但即使有病了,他也仍然坚持亲自处理朝政。

    有一次,朱元璋从建康冒着冰雪赶赴婺州,受了寒气腹痛不已。

    后来,经过医生严景明的细心调治便很快痊愈了。为此,朱元璋写了“良医景明”四个大字,并且赐给了这位医生。

    朱元璋一生勤政,他除了在患病时有短暂休息之外,当政数十年坚持上朝理政。

    朱元璋制定了很多的礼仪法规,一方面表示他对传统礼仪的重视和继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因时制宜的改革。

    但是,最主要的是通过礼仪法规的制定,把制礼和治乱结合起来维护朱氏的皇权威严,对社会各种关系进行调整,并向广大民众开展教化。

    具体地说,定礼制是为辨贵贱,明等威,这是一代帝王治国必须做的。

    为了使百姓知礼仪,朱元璋接受了儒士们的建议,大力倡导教化,以教化推动治理。

    朱元璋要求岁以上的儿童一律入塾读书,学习应对、射、御、书、数等知识。

    岁以上的孩子要学习《诗经》《书经》《礼记》《易经》等儒家经典。

    甚至他还要求成年男子在忙碌完之后,也要去听讲道德礼仪。

    如果老百姓犯了盗窃、斗殴等过错,由老人与里长共同调解。不听教诲者,则可以用藤条竹抽打,但不得拘押刑罚。

    除了教诲惩罚之外,同时还提倡扬善。对孝子贤孙,义夫节妇,里长、老人可以直接上奏朝廷。

    每里都要设“申明亭”和“旌善亭”,有罪过的将姓名写在“申明亭”上,有了善举则张榜在“旌善亭”上。

    同时,每乡还设一个摇铃,由一个残疾人每月六次,在全乡巡回摇铃,高声吟唱六句为善去恶的唱词: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

    洪武三年,一场大旱灾袭击了江南地区。从仲春到盛夏,四五个月滴雨未降。

    本应绿油油的稻田里,此时却土地皴裂,禾苗干枯,早稻彻底无望了。

    朱元璋焦急万分,他决定亲自去山川坛祈雨。他穿了一身麻布素服,足踏草履,既未骑马,

    也没坐车辇,在锦衣卫拱护下,徒步走出了奉天门。大臣们各个麻衣素服跟在后面。

    走了不远,朱元璋便看见街道两旁跪满了烧香礼拜的百姓,春雷般的山呼万岁声,此起彼伏。

    自从登上皇帝宝座,“皇帝万岁”的颂扬声,天天在脑中盘旋,即使是这样他也不觉得厌烦。

    今天,朱元璋不但高兴不起来,甚而觉得有愧于百姓的期望。

    直到登上山川坛,仍然在心里虔敬地祝祷,希望溢满心头的至虔至诚,能够感动上苍,降下一场及时甘雨。

    行完礼仪,祈求完天地神祇,朱元璋吩咐大臣们,各回衙门理事。

    自己则在坛顶的萆垫子上,露天盘腿而坐。六月盛暑,又是久旱不雨,太阳一露脸,就将滚滚热浪拼命地向大地抛洒。

    近午时分,大地像一只大蒸笼,热浪炙得人皮肤刺疼,窒息难忍。

    尽管侍从不住地给他用冷手巾擦拭身上的汗水,朱元璋仍然感到肤疼头晕,似乎随时都会晕倒。

    朱元璋极力昂起头,挺直腰杆。无奈,虔诚的祝祷并没有感动上苍,汗水也没有换成雨水。

    第二天,朱元璋又在烈日凶焰下苦熬了一个白天,夜里仍宿在山川坛上。

    第三天一大早,大臣集体恳请他回朝,朱元璋仍然坚持说:

    “怎能半途而废呢?放心吧,烈日晒不死朕,朕只担心天不下雨!”

    然而,朱元璋在山川坛上一直虔诚地跪了三天,也没有祈来一星半点雨水。

    第三天傍晚,他怏怏不快地下坛回宫,但仍然沐浴斋戒,夜宿廊庑之下,坚持不懈地向天祈雨。

    “轰隆隆……轰隆隆……”一声声惊雷,接连不断地滚过天空。

    刘基正在午睡,突然被响雷惊醒。趿着鞋来到窗前一看,乌云低垂,大地幽暗。一阵狂风卷来,大树弯腰,风沙弥漫。

    一场大雨就要来了。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孩子似的,扶着窗台高声喊了起来:“望穿双眼的好雨呀,赶快来吧!”

    “哈哈,父亲好久没有这么高兴了。”刘琏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刘基的身后。

    刘基兴奋地答道:“为官者当以民瘼为念,皇帝更是以苍生为念。

    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教诲,人人都应引以为戒。”

    “儿子谨遵教诲。可是,虽然皇上堪称是开国英主,但动不动就苛刑杀戮,能说是以苍生为念吗?”

    刘基有气无力地答道:“皇上以武功平定乱世,以文德治理天下,寰宇之内赖以粗安,这是他最大的功德。

    多年征战,他再三号令,不嗜杀,不扰民。遇有荒歉,多次减免灾区税粮,也是一大功德。

    不过,他多猜善疑,往往诛杀失当,以致牵连无辜太多,又显得不仁不义了。”

    “要是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得了天下,也会这样吗?”

    过了许久,刘基才自语似的说道:“不论是谁,初得天下时,都会有一些抚民安众的善举。

    。

    (4月日到4月日)</p>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