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四章 家族秘闻

作者:汉阳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三章

    清顺治元年,齐家堤口的齐家大院一片哀声,年届九秩的齐越公驾鹤西去。为了选一片好地作为齐家的祖坟,越公的长子懋公花重金从荆州请来一位阴阳先生,在齐家堤口周边方圆几十里的地方踏勘,选中了离齐家堤口三十华里的万岁河边的一道河岭,隆重地用王侯之礼厚葬了赿公,因当时齐家已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这个巨大的坟堆人称古坟央,直到今天还保存完好,它成了遍布江汉平原齐氏族人共有的祖坟。

    越公长子懋公为了守墓,把家产一分为四,长子懋就在河岭买田置产,繁衍开来,人称齐家河岭。这就是我曾祖父的家乡。

    越公次子鲁公在河岭对岸与大哥隔河而居,也繁衍出一支人脉,人称台湖齐家。三子在白鹭湖童男口也繁衍出一脉,人称北齐家。老幺留居齐家堤口老宅。后幺房分支溯江而上在郝穴周边扎根,更有了许多许多的故亊。

    懋公在齐家河岭的一支,日渐人丁兴旺起来。那时恰逢康乾盛世,四海一统,国泰民安,齐家河岭地处著名的鱼米之乡的荆楚腹地,湖广熟,天下足,荆州乃天下九州之一,是天下著名的粮仓。而离齐家河岭百里开外的沙巿,又是盛世中国沿江五个著名的商埠之一。于是懋公一脉在齐家河岭开疆封土,诗书传家,耕读入仕,家业兴隆,人丁兴旺,一时荆楚驰名。

    三百年后,转眼到了清光绪年间。齐家河岭懋公第三房子孙齐钱公,我爷爷的爷爷,因从小天资聪颖,乡试县试一路高歌,以县试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中齐家河岭五房中第一个秀才。全村人引以为豪。可后来不知怎么科举屡试不中,钱公以秀才之身自傲,不愿稼穑,更不屑商贾,整天穿着个长衫在离齐家河岭三华里的普济观上,茶馆里出,酒馆里进。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慢慢地坐吃山空,家道中落,沦为齐家河岭最穷的人家之列。可是无论多穷,老秀才为了显摆,长衫是无论冬夏都不会脱的。后来穷得连新鞋都买不起,就是打着赤脚,也穿着长衫,老秀才的形象,直到今天都被观上的人们引为笑谈。今天的孩子们都会唱一首歌谣:“穿长衫,打赤脚,无论多热都不脱。老钱公,老秀才,瘫在床上下不来”。钱公晚年穷困潦倒,为了生计,钱公不得不放下秀才老爷的架子在齐家河岭开学馆取名“立善斋”,教几个蒙童度日。后来瘫在床上下不来,晚景十分凄凉。钱公晚年得子,取名选烈,即我的曾祖父。生下儿子不久,钱公即逝。选烈自幼丧父,因家境贫寒,没法上学念书,可酷爱武术,他母亲只好在他六岁时把他送到少林寺去学武术。十年后,选烈公成了名震江汉的少年武师。

    十八岁那年,由他率领的北狮在湘鄂赣三省南北狮子大比武中勇夺桂冠,选烈公于是声名大震,扬名湘鄂赣豫。

    那天,在齐家堤口的高台上,选烈公当空抛下的绣球正好砸在我曾奶奶的怀中,选烈公从狮子里探出头来,一眼看见绣球砸中的竟是一个倾国倾城c花容月貌的绝色女子,一下傻了眼,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而当我的曾奶奶抬头一望,从狮子里钻出来的舞狮者竟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英俊少年时,一张脸羞得像一块大红布,目瞪口呆地怔在那里,半天没回过神来!这时看热闹的老表们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掌声!大家齐声叫道:“天造又地设,英雄配美人。金龙配玉凤,才子配佳人”。于是就这样,我曾爷爷选烈公和曾奶奶齐王氏一见钟情,抛绣球定终身,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被传为美谈。

    一百二十多年前,公元一八九三年早春,一顶花轿把十六岁的王家大户人家的千金从杨林湖畔的王家桃坡一路吹吹打打地抬到了老齐家的小院。从此这个从大户人家嫁过来的绝色女子,就成了这个贫寒之家的主心骨。

    杨林湖畔的王家桃坡,是一个绿树成荫,桃花盛开,风景迷人的村庄。当年麻布拐长江溃口后,汹涌的江水像一条出海的蛟龙,把江汉平原撕开了一条长口,人们把它称为蛟龙河。蛟龙河从蛟子渊出发,一路狂奔三十里流入杨林湖。蛟龙河入杨林湖处,河湖交叉冲积成了一片美丽的绿洲,这就是王家桃坡。

    相传隋唐时期,隋朝元帅杨林追赶敌兵于洞庭湖边,因身负重伤,又遇大雾迷路,与大部队走散,单枪匹马来到湖边,又累又饿,失血过多,昏倒在湖边,被一个农夫所救。农夫将他抬到家中,精心救治。因为农夫是一个乡村草药郎中,他农忙时务农,农闲时采来草药,走村串户为乡民看病。他倾其所有,宁可自己吃糠咽菜,也把最好的东西用来招待杨林,并釆来草药为杨林疗伤。杨林病愈后,为感谢农夫救命之恩,将自己的黄金甲留给农夫,农夫因此而致富。后人于是把这不知名的湖泊命名为杨林湖。这个农夫后来方知他所救治之人乃当朝赫赫有名的靠山王。为感靠山王赠甲之恩,认靠山王为父,改姓王。王氏族人后来发展成当地赫赫有名的大户,因王氏族人靠黄金甲致富,为了世代不忘靠山王之恩,他们把所居的村庄命名为王逃坡。后来有位游方的和尚路过此地说:逃不如桃。于是把村庄改名为王桃坡。后人在王桃坡上,杨林湖边遍植桃树。每年三月,满坡满湖岸的桃花灿若明霞,绯红蔽日,满树的桃花与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趣,把湖水染得一片粉红,如人间仙境一般。

    我曾祖母齐王氏,就在这样一个像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度过了她幸福美丽的童年。王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我的曾祖母在王家自办的私塾里读了十年书,因封建时代女人不能参加科考,虽满腹经纶,却难有用武之处。于是自己作诗填词,写字画画,自娱自乐。一天,她走进了父亲的书房,无意中发现尘封的书柜里,有一堆游方的医书,原来王家的先祖就是一个江湖游医。也许是天性吧,她对行侠仗义,四海为家的江湖侠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潜心苦读,一个十五岁的少女,一个大户人家的大家闺秀,竟成了王家桃坡小有名气的女郎中。

    有人说,我天生就是一个江湖奇才,而齐氏家族后人也不乏江湖俊杰,看来与我的曾祖母不无关系。今天的杨林湖,王桃坡位于江陵县秦巿乡,风景依然美丽。

    义亥叔在碌碡上咂吧着嘴,用一杆长长的竹烟竿一口接一口地抽着旱烟,竹烟竿头上的铜烟锅在黄昏中一明一灭,一股刺鼻的烟味呛得我直咳嗽。“要不要来两口”义亥叔问我。我连忙摆手,头摇得像拨浪鼓。江汉平原的男人,几乎人手一竿长烟枪,对于这烟枪,我是心有余悸的。小时候,因为顽皮,不知挨了爷爷多少铜烟锅。以至后来回乡时,与爷爷同居一室,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也源于这个铜烟锅。

    义亥叔的这竿烟枪,是两个人共用的,那个共用的人叫亥婶。亥婶是江汉平原与武陵山脉过渡的丘陵地区——松滋县八宝人,我的老家齐家河岭二千多户人口,近一万人,是四湖地区较大的村庄,唯一两个抽烟的女人都是松滋人。江汉平原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松滋人,礼性大,见面就是饿伙哒!毛巴烟,豆子茶,回头就要喊大大”。松滋有三怪:“女人风流男人坏,大姑娘腰里别烟袋”。这两个抽烟的女人,在我回乡两年的务农生涯中,都是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由此衍生出我和松滋一生都剪不断理还乱的松滋情结。在以后的章节里我会重点叙述。

    四十年后,我幺叔叔去世。在幺叔的悼念仪式上,我再一次见到义亥叔时,他已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耋耆老人。我和他一起共同回忆起那天在老家的碌碡上他讲的故事。

    我曾奶奶十六岁从王家大户下嫁齐家寒门那天起,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我爷爷的爷爷钱公留下了他们孤儿寡母,三亩薄田,一柜诗书,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曾太祖母选烈公的母亲,一人把儿子拉扯成人,还没看到儿子娶媳妇,也追随钱公而去。实际上,我曾奶奶一进我老齐家的大门,就又当婆婆又当媳妇。唱起了独角戏。

    选烈公自幼丧父,在母亲一个人的抚养下长大,在江汉平原的封建社会,讲究的是多子多福。而他是独子,又从小没有父亲的呵护,在这样独特的环境下长大的少年有一颗孤傲的心。他骨子里又继承了钱公热死都不脱长衫的迂腐文人的桀骜不驯的稟赋,所以从小特立独行,对诗书不感兴趣,却对武术偏偏有一种狂热。六岁那里,普济观来了一位游方的道士,在观上摆摊,用易经算命,用草药治病,名气大得很!这道士耍一条九节鞭,打一手武当拳,功夫非常了得。当年仅六岁的选烈一天到晚往观上跑,被这位道士所迷住。可是,当他再一次来到观上时,这道士却不知去向。少年的选烈,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从此茶饭不思,整日丢魂落魄,无精打采。无奈,他母亲只好卖掉三亩薄田,托人把他送到少林寺习武。

    一转眼,十年多过去了,选烈也长成了一个俊朗的小伙子,可在他离家不久,母亲也去世了!他的师傅劝他就在少林寺岀家,可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心结,那个人就是他六岁时遇到的那个道人!从小受道人的熏陶,他对道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无心事佛,十六岁那年,叩别师傅,回到家乡,把他父亲“立善斋”稍一收拾,把私塾改武馆,取名“立善馆”。收几个孩子,教他们少林功夫,从此方圆百里都知道齐家河岭有一位少年武师。十八岁他勇夺狮王锦标,后来遁入道门。

    多年以后,我成了道家邱祖龙门派徐门第二十一代俗家弟子的时候,我曾暗暗地思忖:这几年,我投入道门,开山收徒,贤徒遍天下,声誉满中华,事业风生水起,莫不是冥冥中,我的曾祖父c曾祖母他们基因的传承?

    选烈公娶进我曾祖母,蜜月还未度完,他就收拾行囊出了远门,从此再也没有回家。

    听我爷爷说,当年少年得志的选烈,虽娶了一位如花似玉c千里挑一的美人,但蜜月都未过完,他就出了远门,而且一去不返,是什么原因?又是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能让他抛下自己的娇妻,背井离乡无人能回答。这在当时成了一个无人能解的谜。我爷爷说,当然不是为了生计。因我曾奶奶嫁过来时带来了丰厚的嫁妆,这份嫁妆,足以让这个贫困的家庭,在齐家河岭挤进富人之列。

    我曾奶奶和我的曾爷爷蜜月度得怎么样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曾爷爷为什么离家出走到死我曾奶奶都没有对任何人说。

    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