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三十七章 忽必烈是个明君

作者:京城六阿哥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茶伦公主回到闺房,迫不及待地打开纸团儿,几个字映入眼帘:“替父赎罪出家地门头沟潭柘寺”。

    茶伦公主请来大学问家额尔德木图,开门见山问道:“你可知道位于门头沟的潭柘寺?”

    “尊贵的公主,我知道。”于是,他给茶伦公主讲起来:

    潭柘寺始建于近千年前的永嘉元年,是佛教进入我们这里建的最早的一座寺院,当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以后又经过了北魏和北周的两次“灭佛”,使佛教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嘉福寺”自建成之后,影响不大,一直也没有什么发展,后来逐渐破败,直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他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在幽州都督张仁愿的赞助下,华严和尚来到了潭柘山开山建寺,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华严和尚带领僧众填平了寺内一个叫“青龙潭”的大水坑,修筑殿宇,扩建寺院。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正是因为有了这股宝贵的泉水,此后附近才出现了平原c南辛房c鲁家滩等村庄。故而华严和尚将嘉福寺改为“龙泉寺”。之后,在幽州地区有了名气,逐步地发展c兴盛了起来,所以,后人尊华严和尚为“开山祖师”。华严和尚也因此而名列《续高僧传》。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僧人们对佛学的理解和悟性的不同,在隋唐之际形成了许多宗派。华严和尚属于华严宗,华严宗创立于隋代,该宗派以发挥“法界缘起”为宗旨,强调“圆融无碍”是观察宇宙c人们的法门,也是认识的最高境界。华严宗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四祖澄观。此宗派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因其宗旨为“法界缘起”,故而又称为“法界宗”,又因此宗派的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德号为“贤首”,所以又称为“贤首宗”。因华严和尚属于华严宗,故而这座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同时也是华严宗在幽州地区的第一座寺院。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龙泉寺”也因此而再次荒废。直到了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龙泉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潭柘宗风大振”,才使“龙泉寺”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龙泉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在金代,禅宗在中都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龙泉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到“龙泉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这里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龙泉寺”进香的皇帝。致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对于进一步提高“龙泉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此寺院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的先河。到了咱们元代这座寺院以潭柘山为名,唤做:“潭柘寺”。

    茶伦公主听了以后,对太白金星为自己定下的出家寺院有了了解,也深切地感觉到太白金星老叔对自己出家一事,用心良苦。

    心甘情愿削发为尼,到潭柘寺出家,忽必烈深深地被感动着。他在感动之余,也在进行着反思:“我的罪在什么地方?”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朝野上下,是指全国,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民间百姓都在议论着这件事儿。

    汉臣们相互之间往来,这样议论:

    我们的大宋王朝之后为什么叫元朝?皇上忽必烈从《易经》中选择了“大元”作为国名。元的涵义是“乾元——天地万物的起源”或者“原始力”,新朝代的名号直接出自汉族传统经典著作之一。

    这不仅是皇上忽必烈博学的显示,而且,更是他伟大c英明的体现。“元”,语出:≈lt;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元就是天,也可以理解为天的德行,象征性品格。哉是感叹词,相当于啊字,有赞叹的意思,就是说,天啊,非常的广大。他要让爷爷成吉思汗打下的万里江山永远牢固c广袤的土地,寸土不丢。

    皇上忽必烈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元朝取代宋朝后,元朝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全部行政官员,重用汉臣,采取“疑人不用”的政策,从而,得到了任职官员们的个人的效忠。如董文炳c刘秉忠c张弘范等。此外,皇上忽必烈还建立了“儒户”这个户籍来保护和优待读书人。后来,又恢复了科举制度,尊崇孔子。理学是元代科举的标准。

    皇上忽必烈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如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开创中国省制之端。他设立“司农司”c“劝农司”等专管农业的机构,以劝农成绩作为考核官吏的主要标准,并令人编辑《农桑辑要》于至元二十三年颁行全国。

    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皇上忽必烈开辟中外交通,在各地建立驿站,巩固了对全国各地的统治。

    蒙臣们相互之间往来,这样议论:

    虽然,我们同为蒙古族,但是,皇上忽必烈的民族政策深得人心。首先,他力图与儒家保持良好关系。建设元大都伊始,皇上忽必烈下令建造太庙,尊孔治国。其次,他选定了国家的历法,这是农业社会统治者必不可少的工作。再其次,他的王朝名称采纳富有汉地象征的汉语名称,这就意味着:皇上忽必烈有意识地和中国某些传统融为一体。除此之外,皇上忽必烈采纳了用传统的中国方式记载元朝历史的建议,这也使他得到儒士的称赞。儒学重视过去,强调利用历史经验指导行为,所以它为这种官方认可的编年史工程提供了依据。他还采纳了“朝廷在翰林院下建立翰林兼国史院以搜集记录并且撰写辽史和金史”的建议。

    芸芸众生则更是议论得热火朝天:

    有的说,“忽必烈的爷爷成吉思汗用蒙古的铁骑扫荡了欧亚大陆,建立起咱们的中国大帝国。可惜呀,他的爷爷缺乏管理。忽必烈会呀!他依照汉法建元改制,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政治c经济c军事c文化政策,为我们元朝的这些草民有了稳定的生活,也为大元朝江山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有的说,“宗教政策深得我们的心思。以我们回族为例:皇上忽必烈允许我们组成实际上自治的社团以回族宗师作为领导。回族居民区有自己的集市c医院和清真寺,不禁止我们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也不禁止我们遵循教意旨。皇上忽必烈任命回族人在财政机构担任重要职位并给予特权,豁免了常规的赋税。”

    一个基督教徒说:“虽然,在皇上忽必烈即位以前,基督教使者已经到达蒙古,但是,人数极少。他采取更关切的态度邀请和招募外国基督徒,使我们基督教人数不断增加。”

    一位商人说:“经济政策让我们赞同。皇上忽必烈发明了‘钞票’,就是我们使用的纸币。他把钞票引入流通领域,不仅方便了大家做买卖,而且使它成为财政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颁布了一条法令,公布了用纸币来计算主要商品的价值。”

    很多老百姓全都这样说,“控粮政策更让我们举双手赞同。为了备荒,皇上忽必烈恢复了王安石之后被取消的国家控粮的政策,在丰年,国家收购余粮,贮藏于国仓。当荒年谷价上涨时,开仓免费分发谷物。他还组织了公众救济,将稻米和玉米定期分发给急需的家庭。并且用法令要求地方长官对老学者c孤儿c病弱者提供救济。有这样好的皇上,是咱们老百姓的幸运和幸福啊!”

    忽必烈琢磨:“我何罪之有?我不敢说自己是千古一帝,可我也不是没有做为的皇上!我作为一国之君,时时想着的是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生活。我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千方百计让国家强大。日月可知道我的赤胆忠心!江山可知道我的雄才伟略!”

    一天深夜,忽必烈梦见了观世音菩萨,他清晰地听到,观世音菩萨连说三遍,“慈悲为怀”。观世音菩萨的点化,使得他悟出来自己的“罪”,那就是“杀戮”深重!他为女儿茶伦公主出家惋惜,更为她的孝心动容。当他看到自己的女儿成天欢喜的样子,他的惋惜之情化作了心中的一丝慰藉。

    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