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北宋征辽

作者:萧靖轩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五代十国乱世,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因受末帝李从珂所逼迫,无奈起兵造反,随后,李从珂得知号召天下兵马讨伐。为对抗李从珂的征讨,石敬瑭决意争取契丹出兵,向辽太宗耶律德光许诺割让幽州节度使赵德钧c赵延寿父子所占据的幽云十六州。后唐灭亡后晋建立,石敬瑭自称儿皇帝以父事契丹,从此中原开始受到来自北方辽国的军事威胁。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北伐辽国,夺取南关十一县,不幸世宗因病班师,不久世宗驾崩。

    公元960年正月初四,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匤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北宋立国以后,逐步完成统一中原大业,开始将重心指向了北方。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攻打北汉大捷,随后转头而出兵伐辽,不料兵败高梁河,从此宋辽两国战事不断。雍熙北伐失利后,辽军多次大举南侵,因宋将杨延昭镇守边关,所以辽军始终无法南下中原,宋辽两国开始长时间的对峙状态。

    公元1003年冬,北宋真宗咸平六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一年,辽国承天皇太后萧绰决定派其弟辽兵马大元帅萧天佐调集三十万大军南下侵犯宋境。辽军前锋侵犯边境,宋朝大将杨延昭领兵迎战却被其暗箭所伤只得回京养伤,由副将杨嗣驻守边关。战报经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师汴梁,闻听边境示警,满朝文武无不震惊。真宗皇帝赵恒急召大臣商议如何御辽抗敌。

    “今日接到边关密报,萧太后将派萧天佐率三十万大军南侵。如今其前锋小股兵力常滋扰边境,估计明年将大举进攻,不知众卿可有对策呀?”

    真宗此时的面色神情还是十分自然,但真宗的内心却是忐忑不安,殿上的所有大臣内心也是如翻江倒海般难以平静。主战还是主和对大臣们来说至关重要,所有人都摇摆不定。主和可辽军来势汹汹,议和一旦丧权辱国他们就成了千古罪人,但主战谁又能担起领兵御敌的重任呢?

    “启奏圣上,臣以为辽军来势汹汹,我军难以抵挡其骑兵。不如尽早南迁避战,以保宗庙,避其锋芒。”身为参知政事的丁谓劝真宗南迁马上就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枢密使王钦若也主张南迁。真宗让他们一说也有些心动了,“众卿既然主张南迁,不知应该迁往何地呀?”

    “圣上,臣以为升州旁的紫金山如蟠龙在卧有帝王之气,又有长江之险可挡辽兵,此地当为王都所在。”王钦若是金陵人想迁往升州这个目的不少大臣都心知肚明,而且怀着这个心思的也不只他一个。丁谓是cd人,他也想趁机将都城迁往cd。“启禀圣上,依臣之见益州乃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又有山川之险,不如迀都益州。”

    “哼”王钦若对丁谓不屑一顾,“丁参政,入蜀难,出蜀亦难。若迁都益州恐怕日后也难以收复故地了吧,莫非忘了昔日诸葛亮北伐之艰难。”

    “王枢密,南迁金陵也未必是最佳选择,当日我太祖皇帝灭南唐,南唐有长江之险不也没有挡住我大宋的精兵吗?自古凡是定都金陵的王朝哪一个不是短命王朝,我大宋岂能步之后尘。”

    丁谓和王钦若相执不下,大臣们也是各执几见但也没有议出一个结果来。这时,只听得殿外有人大呵一声“凡胆敢言南迁者当斩。”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人身着大红蟒袍走上殿来,正是宰相寇准。

    “老臣寇准拜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寇相免礼”真宗见到寇准马上就找到了主心骨,神情也放松了许多。“刚才寇相所言是反对南迁,不知寇相可有良策?”

    “圣上,南迁虽能避战但只可保一时之平安,而且一旦南迁那将会使中原沦入辽人之手,是弃宗庙社稷于不顾。日后,圣上又有何面目去见先帝,我等身为臣子也无颜苟活于世。何况辽人占据中原迟早南下,那时又能向何处逃?所以,圣上与其苟延残喘不如拼死一战。”寇准一番话马上引起了一人支持。“圣上,寇相所言有理。我大宋有精兵数十万,猛将如云,区区辽人又有何俱。”说话的正是太祖之子八贤王赵德芳。这两位左膀右臂着实让真宗有了底气,原本犹豫不决的心也最终坚定了下来。

    “寇相与皇兄所言有理,朕决不做亡国之君。祖宗留下来的江山,朕一寸疆土也丢不得,否则朕无面目去见太祖太宗。”

    丁谓和王钦若依然试图劝真宗南迁“圣上,莫要忘了先帝高粱河之战的教训呀!”

    “是啊!圣上,先帝时雍熙北伐惨败而归,后杨业父子血战金沙滩何等惨烈,两狼山一战杨业兵败退守苏武庙,最终血溅李陵碑殉国而亡又是何等凄惨,圣上岂可重蹈覆辙呀!”王钦若说着就跪在了阶下,马上也有不少大臣跟着跪下请求,“圣上切不可轻动干戈,请圣上南迁。”

    真宗此时显得异常坚决,“朕意已决,发兵御辽。众卿不必再劝,胆敢有人妄言弃战动摇军心,立斩不赦。”说完真宗又问八贤王等人“不知何人可以担此重任,领兵抗辽呀?”众臣又一次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对答。

    “圣上,臣举一人可担此任。”

    “皇兄请讲。”

    “回圣上,臣以为此时应起用杨延昭为帅”真宗一听是杨延昭眉头一皱半天没有说话。“八王爷以为杨延昭可以退敌?这杨延昭前不久因被辽军暗箭所伤在京养伤,如今不知能否领兵呀!”太傅王义荣对杨延昭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杨延昭不能出征,但我杨家愿为国效力。”原来是佘老太君亲自上殿。“老身佘赛花见过圣上,圣上万岁。”

    “老太君请起,来人赐座。”

    “谢圣上。”

    “太君今日上殿莫非是为出征御辽而来?”真宗问道。

    “圣上所言即是,老身今日就是来向圣上请命。请圣上准我杨家领兵抗辽,我杨家一定誓死报国,为大宋浴血杀敌,望圣上恩准。”佘太君刚刚说完,王义荣就问道:“老太君,不知杨家让何人挂帅呀?”

    佘太君笑道:“太傅放心,我儿六郎虽在京养伤但小女八妹还可领兵出征。如今辽军尚未将兵马集结完毕,我军尚有时间准备。我孙儿宗保,孙媳穆桂英都可以领兵,我杨家上下都能上阵出战,不必担忧。”

    “哦既如此,圣上,臣支持由杨家挂帅出征。”

    王义荣也主张杨家挂帅,而丁谓和王钦若等主和派也不再说话,真宗便又开了口。“既然太君主动请缨,朕便准了。传旨:以太君领御辽兵马大元帅印,杨宗保为御辽先锋官,王义荣为监军兼粮草押运官,统兵三十万征辽。”

    “老身谢圣上恩典,杨家将一定击退辽军。”

    “臣王义荣谢圣上信任,必全力辅助太君御辽。”

    此时满朝文武的心终于开始凝聚在一起了,真宗悬着的心这才算放下了。

    宋朝君臣终于确定对外的战和方针,而此时辽国上京临潢府,萧太后与圣宗皇帝耶律隆绪也召集了元帅萧天佐和丞相韩德让商讨下一步的对策。“萧元帅,近日得到密报宋朝皇帝已派杨家将领兵,不知元帅可有良策呀?”圣宗问萧天佐道。

    “回陛下,如今正值冬季宋军只有等到明年春季才会大举进攻,我军如今也只能到明年春才能集结完整。所以今冬正是我军的时间,趁这段时间筹集粮草,加紧购买更多的战马,我军只有五万骑兵,而幽云突骑又不可轻动,所以必须再购三万匹以上战马。待明年开春两军可以一决高下,以我军骑兵优势必能取胜。”

    “萧元帅,老臣有一问?”

    “丞相请直言不讳,本帅一定据实相告。”

    韩德让笑道“敢问萧元帅,此战集全国之兵南下,战马粮草辎重数以万计。不知萧元帅出征,这渤海和幽云之地要由何人据守呢?”萧天佐尚未回答萧太后便抢先开口道“渤海之地可由耶律斜轸老将军镇守,老将军领兵多年可担此重任,至于幽云之地萧元帅你可有人选?”

    “启禀太后,幽云乃汉地驻守之人必须通汉话习汉俗且非皇族亲贵不可。可臣观宗亲之中五皇子耶律郑哥仁慈但所谓慈不掌兵难当此任,而六皇子耶律药师奴对汉人一向排斥恐无法治好汉地。所以依臣之见,如今只有一人可担此重任。”

    萧太后顿时明白了什么“你说的是晖儿吧!”萧天佐立即低下了头“太后明见,四皇子耶律隆晖自幼向丞相学习汉化,且沉着冷静为人稳重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唉!”萧太后无奈地叹了口气“晖儿他一向反对与大宋开战,所以他才远走中原,如今让他回朝驻守幽云恐怕晖儿自己也不肯呐!不如换个人选吧!不知元帅以为左丁卢忽里克如何?”

    “母后,忽里克性情莽撞恐怕难以胜任。”圣宗此时也说话了。虽然他并未完全亲政但军国大事他还是可以参与的,而且他曾与耶律斜轸一同领过兵对如何统兵打仗也是略有见解的。“母后,四弟虽反对出兵大宋,可他毕竟是我大辽的皇子,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分得清的。所以朕觉得让四弟驻守幽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知母后以为如何?”

    听了圣宗的话萧太后脸上有了一丝不悦,但依然在努力克制。“皇帝,此事还是容后再议吧!”

    “臣等谨遵太后懿旨,臣等告退。”

    圣宗对萧太后长期把持朝政十分不满,一直想收回皇权所以才想让耶律隆晖入朝掌握兵权,试图以此与太后相抗衡来达到自己亲裁大政的目的。

    在武将中圣宗想扶持耶律隆晖,而文官中圣宗决定拉拢韩德让。所以待萧太后走后,圣宗马上密召韩德让觐见。“韩相,朕有一事想问问你的意思?”韩德让依旧保持着以往的拘谨“陛下请问?”

    “韩相,朕近几年已经感觉到身体有所不适,怕是时日无多了。母后虽然让人瞒着朕,但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所以朕今日想问问你,若朕百年之后应该立谁为储君?”

    “陛下,请恕老臣直言。自古皇位继承都是父死子继,陛下膝下已有了皇子宗康应立宗康为太子。可如今国家多事,国赖长君应该立皇太弟。臣看立四皇子或五皇子都可以,至于六皇子有为君之能却无为君之器,实在难担大任。”

    圣宗默默地点了点头,“韩相言之有理,日后若朝堂有变就有赖韩相操持此事了。”韩德让闻之色变,神情严肃地回复圣宗“陛下放心,老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如此朕就安心了,好了,韩相你先退下吧!”,“老臣告退。”韩德让回道。

    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