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19章 卫伦书

作者:明日高飞.CS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1980年5月19日,张昊上午赶到公司,按照昨天和沈壁约定好的时间,亲自前往汇丰银行签订合同,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不过这次没有见到沈壁,只是有对方的助理在。

    按照对方给出的预算,考虑沈壁是英国人,张昊就让系统仿照英国的一些理念来进行设计。

    现在任务还有两个未完成,除了最后一个需要时间,其他的问题都不大。

    描扫完以后,需要等待设计,张昊就安排施工队先进场进行前期处理。

    回到公司,见到小王正在接到郑霞和她一起同来的40多岁男子,应该是其家人。

    “郑阿姨,您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边,有需要您拨个电话,我登门拜访。”张昊客客气气的对郑霞说道。

    看着对方身边的男士,张昊主动递上名片介绍自己。

    “这位应该是阿姨的爱人,叔叔您好,我是张昊,这是我的名片。”

    男子结果名片,打量下张昊的公司,笑了笑点点头说:“你好,我姓卫。”

    “小张,他就这样,你别见怪。”郑霞对自己人的性格习以为常,连忙对着张昊解释道。

    “叔叔阿姨我们里面聊?”张昊见两人也不想是来谈业务的,看着公司还有几位顾客,就像把两人招呼到自己的办公室。

    现在公司除了一个接待大厅,只有财务室和自己的办公室。

    “呵呵,走吧,刚好有些事向你询问下。”郑霞拿起随身的包包,拉起卫叔叔跟随张昊来到办公室。

    “叔叔阿姨您们请坐,有什么询问的,我自然知无不言。”张昊有些疑惑对方有什么问题需要来问自己。

    “小张啊,这次不是我找你,是我家老卫找你。”郑霞指着老公对张昊解释了一句。

    张昊压下心中的疑惑,一本正经的对着两人说:“不管是阿姨和是叔叔,有事尽管吩咐。”

    “今天也不谈生意,我就和你阿姨一样,称呼你小张,我呢,现在在房屋科工作,这段时间你郑阿姨可没少在我面给说起你。”卫伦书递给张昊一张名片。

    张昊看了一眼名片,上面就标注职务是房屋科科长,他现在连房屋科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

    “卫叔叔,今天您来我这边是?”张昊更是一头雾水,他搞装修的,和政府不搭边啊。

    “你这边也不是第一家,最近我寻访了几家公司,和你们聊聊,听出些意见。”卫伦书喝了一口小王送的茶水说道。

    “小张,我们房屋科主要管理香江公屋规划建设和经营,现在每年大概要建设5000一6000个单位的公屋,来解决香江人口居住问题,最早的一批公屋面积最小的100多尺,从前年给是建设的公屋面积最小的是300多尺,一直以来我们的公屋都是毛坯房出租,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装修,现在政府打算把新建设的公屋简单装饰下,再对外出租经营,所以来你这边看看。”卫伦书一口气把情况大致的对着张昊讲解完。

    我去,原来这个科长权力那么大,尼玛区域观念差点害死人。

    香江的公屋可是从5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发展了,他前期住的彩虹邨就是1964年建成的,从1970年港督麦理浩上任开始,香江就一直不断是兴建公营房屋。

    使政府成为了香江最大的业主,拥有香江最多的物业。以前一直是政府承建,去年开始已经允许私人开发商建设。

    现在香江有550万人,其中大概有200万人都是在租聘公屋居住。

    “卫科长,政策我真不懂,我前段时间也住在公屋,我以自己的感受说说,如果让我租个毛坯房不如多花点钱租个已经装饰好的,而且省时省力。现在香江的房价和租价一直在上升,再说公屋的装饰根本花不了多少成本,只要在月租上稍微加点,我像租客还是不介意的,而且这是是更好的为大宗服务,费用几年就能回本,一次装修用个十多年不成问题,可能用到一直拆迁也不是不可能。”张昊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想说的全说了出来。

    “嗯。”卫伦书轻轻的点点头,他也没想过张昊会有多好的见解,只是从老婆那里听说过堆放,还有给老炮找他装饰的房子也见过,所以就抽空陪老婆过来看看。

    郑霞看着两人聊天也不打扰,只是在一旁静静的坐着。

    “我是说如果一套300尺的房子交给你们公司装饰,大概价格多少?”卫伦书沉默片刻,突然抬头对张昊问道。

    “卫科长,这个我真没法回答您,我公司的情况阿姨了解,我们都是根据顾客出预算,才开始设计和施工,我只能保证同样的价格下,我们公司跟定比别人施工出来的质量有保证,效果更好。”张昊有些为难的说道。

    “这样的话”卫伦书用轻轻的敲打着扶手,感觉老婆拉了自己一下,对其点点头继续说道。

    “我们现在也在商议,还没有做出决定,如果定下来,肯定会有不少公司选择,如果你们公司像参与这个工程,到时候你们准备资料一起来投标。”卫伦书思考了几秒对着张昊说道。

    “卫科长,非常感谢,您能考虑我们公司,真的能参与这个项目,也是我们公司的荣幸。”张昊真心不想接这个工程,政府又不能一次先把钱给支付了,但是还是对着对方表示感谢,毕竟本来没有多亲近的情谊,对方能考虑给公司介绍已经是天大的机遇了。

    随后两人对张昊公司详细的了解了一番,中午拒绝了张昊的挽留,客气的送着两人离开。

    张昊回到公司想了想,这个项目能接到最好,不可能永远不和政府单位打叫道,但是也不强求。

    下午张昊驱车来到位于浅水湾的邵氏影城,前几天钟楚虹告诉他接了一部电影,想着有几天没见了,下午也没事可做,就过来探班。

    说起邵氏影城,张昊对此可不陌生,对经典的就是出厂标志sb两个符号,而且对于它的老板邵老爷子,可是没少了解,一直到新世纪,活了100多岁,不佩服都不行。

    邵氏清水湾片场位于清水湾半岛,搬到上都是荒山野岭,整个半岛包围这东面前后两个海湾即清水湾和大庙湾,西边是佛堂洲岛和将军澳水域,清水湾半岛将东面的牛尾海与西面的将军澳水域分隔。

    清水湾半岛南边是佛堂角(小半岛),佛堂角隔着佛堂门(水道)对面是东龙岛,东龙岛是荒岛,被台风刮得连树都没有一根。佛堂角和东龙岛上面有明清时期留下来的炮台,这里的炮台16世纪-19世纪都曾经跟西班牙c荷兰c英国的舰队大战过。

    清水湾半岛向西北远望就是九龙半岛,向西远望是维多利亚港,向西南远望就是香江岛,北面连接着的新界西贡和清水湾郊野公园。清水湾半岛的荒山每年夏天为维多利亚港挡住了十级台风,也导致山上不适宜人居住,受台风影响清水湾半岛的港口也不堪用。

    1957年,当时在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的邵仁枚与邵奕夫回港,着手在香港发展制片业务。当时的邵奕夫为打开市场缺口,倾向发展拍摄大型题材电影,但苦于没有自己的片场,一直不得不租用“坚成片场”。

    而当时香港乃至东南亚最大的电影公司c由陆运涛掌舵的“国泰机构”旗下的“国际影片发行公司”和李祖永的“永华片场”已合并为“电影懋业公司”,并引入当时先进的彩色电影摄制技术拍片及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进行片厂管理,风头一时无两。于是,邵奕夫计划筹建邵氏影城。

    随后,邵奕夫开展主持电影制作的第一个大动作,斥数百万巨资买下清水湾一块65万平呎的地皮,开山填海,兴建邵氏影城。邵奕夫初到香江就大兴土木c挥金如土,大刀阔斧的豪爽做派,让当时香江的电影人也为止咋舌。针对“电懋”的优势,曾经在新加坡游乐场工作过的邵奕夫的对策是典型的游乐场思维。他提出,邵氏必须要“大”:建大厂c拍大片c挣大钱。

    1958年,邵奕夫宣布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当时清水湾片场已经建成四座摄影棚。由于时装片无法拍大,邵奕夫就拍古装片。1959年的《江山美人》,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维下出厂的。

    1961年12月6,邵氏片场一期落成并正式启用,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近1000亩);1964年,邵氏影城全面落成时,建有6个独立的摄影棚,2条布景街道;1967年的扩建中摄影棚数量达到12个。清水湾邵氏片场占据了整个山头,搭建了十几座房,同时前山后山还建了无数街道c城墙c吊桥c堡垒。在六七十年代古装武侠片盛行之时,每一,在邵氏片场里开工的台前幕后人员,数以千计。

    邵奕夫的梦想,就是把邵氏打造成“东方好莱坞”。邵氏影城内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电影设备,致力发展有声电影的邵逸夫,特别为邵氏片场的硬件设施花下重金。他从美国重金先进电影器材,全面提升邵氏影片的画面音响,并使用了当时美国流行的彩色宽银幕技术,叫做“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为香港首创。香港从黑白电影普及到伊思曼七彩电影c从普通银幕普及到“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都是在邵氏的引进下完成的。

    4万到4万8千尺;接顶等拍摄特技需要的设备,都有单独的人和车间安排;拍摄古装片需要的服装c刀剑,历朝历代配备齐全。一部影片从剧本策划到最终发行拷贝的各个步骤,都可以在邵氏影城内完成,完全不需要借助外力。

    在生产流程上,邵氏制片有着一有效的方式,保证影片的产量和质量。首先是引进配音组,影片拍摄过程中演员只念“abcd1234”,加快拍片速度,拍完之后由配音组统一配声效和对白,这也有助于南北演员不受方言阻碍。在配音这一点上,以后80年代-21世纪的港产片都比不上60-70年代的邵氏电影。

    为适应不同市场的电检标准,邵氏把影片剪成三个版本,最激烈的版本提供欧美和本市场,最温和的版本提供给新马市场,中庸版本供本港市场。以制片部为核心部门,旗下有编剧组c导演组c演员分配c剧务部c厂务部c美术组c布景c宣传等一系列部门负责各个步骤,分工有序,保证了各个步骤之间可以紧密衔接。

    在人事管理上,邵氏有着一独特的方法。由于清水湾远离市区,邵氏影城内建有4座职工宿舍,保证了制片人员的机动。影城内人员主分为技术人员和演员两大类:技术人员通常是签订合约,住在职工宿舍,常驻技术人员(包括木工c电工c布景师c美术人员c录音师c摄影师等)有500余人;而演员的况相对复杂一些。邵氏早期从各大公司高薪挖大明星,包括李丽华c林黛等人,每部电影签约一次。

    邵氏电影拍摄的标准时间是40天,古装武侠片因为有动作和服装场景等问题,拍摄周期可能是80天,最黄金时期的武侠片的拍摄过程可以长达120天到200天。

    导演演员方面,邵奕夫则相继聘请了张彻c李翰翔c楚源c井上梅次c林黛等,也培养了姜大为c狄陇c陈冠泰c刘永等明星。而1967年垄断地位确立后,就开始施行“捧明星制度”。即公司内开设演员培训班,从社会上招收年轻人进行培训,如果发现新人具有发展潜力,就签订长达五年的合约,在工资和接片方面控制演员,把新人捧为明星,例如当年邵氏最红的女星凌波就曾两次签约。

    正是通过建立大量的摄影棚,邵氏保证了多片同时开拍的能力,并以流水作业形式发展出影片投资c制作c发行c上映独立包办的运营结构,各业务环节的管理权统一由邵逸夫负责,邵逸夫的管理制度,是仿效好莱坞八大公司的“大制片厂制度”。邵逸夫通过邵氏片场的建立,成功创立了香江电影制作规范。

    (本章完)

    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