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理寺少卿戴胄

作者:苦瓜炒蛋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而真正让罗逸接触这件事,那还是由另一个人的拜访开始。

    那是在第二天,罗逸还亲自去了一趟马周的新宅子看时,是有一个六旬老者拜访。

    不过罗逸总觉得这个老者他在哪里见过。

    不过一般罗逸这般有印象,说明这个人应该是官。但就是不知道这人是何人。

    罗逸此时没想到这老者见了他倒是有几分毕恭毕敬,倒是让他有些不好意思。

    “老人家,您这是?”

    “忘了介绍,老夫戴胄,乃大理寺少卿,和小神医应该是有过一面之缘。”

    听到这里,罗逸这才恍然,像是那胖子韦灵符说话一般,说了“对对对”三字。

    他想起来当时这个老头还是亲自派人把他押解到大牢的。

    但是罗逸觉得奇怪的是这大理寺少卿是找他干嘛呢?

    “不知戴少卿找罗某是有何事?”既然是来找他,那不如便直接问明来意。罗逸看得出这戴胄像是私服来访。

    “其实老夫这次来,是有求于小神医。”

    “有求于我?”罗逸自然是一愣,显然没想到自己被这么重视。

    “没错,长孙府命案,小神医机智过人,不仅自证清白还成功揪出元凶。但可惜那元凶却是被其同伙灭口……”

    戴胄说到这里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怎么来说这人也是死在了大理寺。

    所以罗逸见戴胄这般说,倒是笑着摆手:“无妨的,这幕后之人狼子野心,肯定能揪出来的。那戴少卿这次是有什么案子解不开?”

    “没错。”戴胄是笑着点头:“神医聪慧过人,一眼猜出老夫来的原因,佩服。”

    罗逸对于戴胄的彩虹屁倒也没什么表情。不过看得出戴胄拍马屁的功夫有些生硬,显然这方面不是很厉害。

    不过罗逸也明白,若是这戴胄会做人的话不至于现在还是大理寺少卿了。

    至于戴胄,罗逸此时倒是得到了小白的提醒,大概知道了他是怎么样的人。

    关不戴胄的故事,基本上算是一个秉公执法的好榜样。

    在贞观元年,那时李二急召长孙无忌入宫议事。长孙无忌因走得匆忙,竟忘了解下佩刀,就径直进入太极殿左边的东上阁。

    其实俺唐律规定:这任何人都不得持寸刃进入上阁,违者斩首。长孙无忌为唐王朝的建立、以及李二的登基都出过大力,功勋赫赫,他的妹妹又被太宗立为皇后,所以负责检校宫禁出入的监门校尉见了这位勋臣国戚,连忙施礼,甚至没有注意他挂着腰刀,就让他进了东上阁。

    事后,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评断说:“说长孙无忌带刀误入东上阁,处以赎刑;监门校尉失职未察,罪该处死。”

    这样的处理李二自然是很满意的。但这时杠精,也就是杠精本准是出现了。

    大理寺少卿,也就是戴胄质问道:监门校尉与长孙无忌犯的是同样的罪行,为什么长孙无忌可以纳铜赎罪,而那监门校尉却一定要被处死?

    于是封德彝便是答道:长孙无忌为国家立有大功,又是误犯,理应从宽量刑;监门校尉是严重失职,怎能不从重处罚?

    戴胄驳斥道:“作为臣子,冒犯了君父,怎能推说是过失、误犯呢?《大唐律》是有明确规定的:‘凡是供应皇上的汤药、饮食、车船等,失误而不如法定标准的,一律处以死刑。’而陛下如若顾念长孙无忌的功劳,要赦免他的罪过,这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只罚长孙无忌赎铜,却要处死那校尉,这是既不能服人,也不符合刑律的。”

    于是李二见这二人争论不休,传旨。大致意思就是: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朕怎么能徇法袒护自己的亲戚呢?所以你们重新审议一个恰当的处置意见。

    而封德彝固执己见,口若悬河,李二也是准备要照他的话批准执行了。

    但戴胄这人不死心,便又抗争说:监门校尉是因为长孙无忌才犯罪的,依法应当从轻处置。倘若都属于过失误犯,也不应当只处校尉一人死刑。

    所以那位监门校尉终于与长孙无忌一样,被判以赎铜。

    而从这个例子来看,罗逸看得出戴胄这个人基本上就是一个在封建王朝里比较公正明断的人。

    而且戴胄是个聪明人,知道长孙无忌一定会没事,所以便是觉得那个校尉的死有些无辜。这才距理抗争。

    当然让罗逸更加佩服的还是下一件事。

    就在这事情的过不多久,这朝廷大开选举之途,是要各地推荐德才兼备的人到京城再行选拔,以做到量才授职。

    而在贞观年间,罗逸也是深有感触。若是父辈祖辈为这大唐是建有功勋的话,一般就能充任高职。而若是有一定声望者,他的子孙可以获得一些优待,这便是资荫。

    蒙荫入仕指的便是如此。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是会有人便假冒资荫,妄图能够混到官职。

    李二发现这一情况后,非常恼火,传下诏书说:但凡假冒资荫而入选者,便是立马自首;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处死!

    所以过了没多久,便是有人假冒的行为被揭发了出来。李二当即将此人交给戴胄,要求戴胄将其处死。

    而戴胄此时却上奏道:“根据律法,此人只该被判处流放。

    但是李二显然很不高兴,便是怒道:“朕早已宣布过,凡是假冒资荫而不自首者,要处以死刑,你却只判他流放罪,这不是在向普天之下宣示朕言而无信吗?”

    其实罗逸也能理解,李二这人就是好面子的,因此也知道戴胄此时应该算是踩了李二的线了。

    但是戴胄此时却是答道:“若是陛下如果当场就把他杀了,臣也来不及阻拦。既然已把他交给了大理寺,臣身为大理寺少卿,那就不得不依照律法办事。”

    李二便是质问道:“你要当一个严明的大理寺少卿,那难道就让朕失信于天下?”

    戴胄便又是解释道:“律法是经过充分考量,才制定而公布于天下,要求民众长久信仰和遵循的,这是大信大义;但其执法则往往受当事人喜怒心情的影响。

    倘若陛下因一时激忿,说是要将假冒者处死;事后心平气和了,知道不能以言代法,又将其交给大理寺来依法量刑。而这正说明了陛下是能够忍住一时的私忿,从而维护天下的公法,那这不是失了小信义而保存了大信义吗?

    如果为了不失小信而一定要杀掉此人,不惜破坏国法这个大信,臣私下里很为陛下惋惜。”

    所以在当时李二连连点头,赞叹一声:“是朕错了。爱卿能够严格依法办事,朕还有什么可担忧的。这个人就照你的意见处置。“

    “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这话是李二的原话,就是夸赞戴胄在这件事上的处理的。

    虽然罗逸觉得这个故事或许是有美化的成分,但罗逸知道戴胄多次反驳过李二,而李二都听从了他的处理意见,可以说是相当不简单的一个人。而且这个戴胄在担任大理寺少卿期间,很少有人被冤枉,算是有口皆碑的一个人。

    那么罗逸现在基本上知道戴胄以公平执法着称。为人也是相当值得信任。

    而且戴胄除了秉公执法、深谋远虑之外,那是还经常大胆地匡正李二的过失。

    有史记载,贞观五年九月,李二当时是下令重新修缮仁寿宫,是要求定期完工后改名为九城宫,而且还要大肆去修复洛阳宫。

    很显然这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

    毕竟这对一个刚刚稳定五年的大唐王朝来讲,是一笔相当巨大的开支,但是这些开支最后无疑又会通过赋税被摊派给老百姓。当时的戴胄,便是从民生的角度,向李二直言阻谏。

    “乱离甫尔,百姓凋敝,帑藏空虚,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这是戴胄的原话,算是说的有几分据理力争。

    没错,这一个国家不管是什么年代不论搞什么项目,仄建什么工程,首先要知道民生是前提。那么平民吃不饱饭,一切都是白搭。而在民生问题上,戴胄是能做到从来是忠直体国,知无不言。

    那么说起戴胄,罗逸是没想到这戴胄还能得到杜荷的父亲杜如晦的看中。其实不怪他不知道,毕竟杜如晦死的时候,他的意识还未醒来。

    不过罗逸觉得总算是人无完人,毕竟也看得出戴胄其实是一个有瑕疵的人。

    说到贞观三年,当时戴胄进拜为吏部尚书,兼检校太子左庶子。而童年十二月,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因为生大病罢相,在贞观四年临终前,杜如晦都提议让戴胄掌管选拔任用官吏的吏部。

    太宗于是在贞观四年二月命令戴胄检校吏部尚书。

    但是有一点戴胄为人虽忠正鲠直,秉公执法,很有干才,但他出身低微,“无学术”,不通经史。所以说戴胄并不算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

    所以戴胄其实在吏部供职期间,“抑文雅而奖法吏”,对于有才学的文人学士,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说是有意无意地压抑住了他们。反倒是在司法方面的官吏,却是得到他的奖进和重用,

    所以也因为如此,“时议非之”,这戴胄这个官也是当不久。李二也只好顺从大多数集团利益,免去他的检校吏部尚书之职,但也让戴胄仍以吏部尚书参预朝政。

    因此又从这件事来看,罗逸觉得戴胄或许和他是很谈得来的。换言之戴胄其实不喜欢儒官,这点倒是和罗逸有些不谋而合。

    只不过罗逸看得出戴胄这人虽然想法上会变通,但是点子上有些问题。毕竟若是真要暗贬,这戴胄却是做得过于明显了些。

    所以罗逸觉得他来找自己的话也许就是因为他在这方面确实有些欠缺。

    而从另外记载的两件小事上,罗逸基本是可以确定,戴胄应该是一个灵活变通不死板的清官。

    第一件事是李二“以其家贫,赉钱十万”。

    这个大理寺少卿的职位呢已经不低,但是后来唐太宗又提拔他为尚书左丞,也并让他兼任谏议大夫,甚至后来还让他担任吏部尚书,还赐其爵位为郡公,真可谓位高而权重。

    但是戴胄家中仍然贫穷,以致李二看了都忍不住额外赐给他金钱以贴补家用,可见他为官之清廉。

    这第二点就是戴胄去世时,李二命令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着名的书法家以及文学家的虞世南替他撰写碑文。

    而虞世南发现,戴胄的住宅破旧而又简陋,那是连放置祭品的地方也没有。

    所以这两件小事再加上罗逸确实见这戴胄身上穿的衣服不像是有官职之人,便也算是有些尊敬他。

    那么综合对戴胄的一定了解,罗逸知道戴胄是一个灵活变通的人,所以戴胄遇上什么事件寻求他帮忙也不奇怪了。

    但是罗逸觉得自己那夜审凶犯的故事虽然在长安算是人尽皆知的故事。但其实更多的是靠“骗”过凶手办到的。

    所以罗逸觉得这戴胄应该不至于会找上他才对。

    但随即罗逸听了原因后,这才恍然。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戴胄倒是和房玄龄关系很好。

    “房公与我说起过你应对吐蕃使团之事,戴胄佩服小神医的机智。也觉得这事是需要神医的急智才能解决。

    而且实不相瞒,那日卢国公押解的吐蕃细作,也是老夫收押的。因此印象深刻。”

    这倒是让罗逸没想到,戴胄找上他的契机反倒是因为房玄龄。

    那么他现在倒是找到了房玄龄的“黑点”了,那就是口风好像不太密的样子。

    不过罗逸知道房玄龄其实只是告诉了他信赖之人,就拿戴胄而言,罗逸是觉得这位大理寺少卿算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所以罗逸对于他提出需要帮助倒也没说要拒绝。不过罗逸也不笨,此时是说尽管听听是什么事。

    但是罗逸听了后,是知道戴胄找上他,还是因为“打更人”遇害一事。很显然这件事看似是小事,但是却是让大理寺少卿也是一直重视着。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