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4章 民族自尊

作者:李正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我不是仅仅因为这一件事感慨发出的干活。李桑可以看一看你们支那人自己写的文章《中国狗和中国人》。这篇文章写出了你们支那大部分人的素质,年轻人思考思考是大大的值得!”大岛森说完从桌子上拿过一本《新青年》交给李金。

    “李金君,”田中千惠轻声地安慰着李金,“你不必介意田中哥哥的言辞,他并不是在针对你。况且,我也觉得一些中国人的精神状态需要改变。”

    “嗯。” 李金的情绪又激动了起来,“不过,田中君说的也没错,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

    “是的。”大岛森说,“一个民族,曾经的失败和遗憾是无法改变的,重要的是要给自己设定目标的干活,就是扬长避短的干活。”

    “感谢田中君,我回去一定好好拜读《新青年》!”李金说,“我从小就被灌输了太多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封建道统,虽然现在也想响应杜先生和您父亲的号召,改造自己的思想,但可能积重难返。”

    “对呀!”田中千惠说,“世间路有千万条,最难走的,还是自己的心路。”

    ……

    躺在床上,李金的脑海里又重现大岛森的话。他怎么也睡不着觉,于是干脆坐起来,写下题为《国人当自强》的文章。

    五天后,文章在《沧海报》发表,李金获得了十块银元的稿费。他买了四十份《沧海报》,送给班上每个同学一份。

    陆大山高声念着《国人当自强》:“当听到日本同学叫我们中国人是支那人的时候,我曾经怒发冲冠;当日本人污蔑我们是东亚病夫的时候,我们忍无可忍……

    愤怒是必须的。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经常扪心自问:我们难道不是东亚病夫吗?

    鸦片战争时,大英帝国七千人的舰队从广州打到天津,一路上所向无敌;八国联军一万七千人的军队侵略的却是一个拥有四万万人口的民族,打败的是大清几十万的大军。

    从广州合约到辛丑条约一共十三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们这个民族唯一拥有的记忆就是屈辱和仇恨……”

    “陆大山,你不要读了!”索招银拍案而起,“什么狗屁文章!污蔑中国人还不过瘾,还拿外国人来炫耀!”说着冲到李金面前,扇了他一个耳光。

    “打得好!”有人高叫。

    “你、你凭什么这样?”李金握紧拳头冲过去,但被两个同学拦住。

    索招银口中骂道:“卖国贼!崇洋媚外、辱没祖宗的狗东西!凭什么说中国人不如东洋人和西洋人?真是恬不知耻!”

    “人各有志。你凭什么这样信口雌黄?”李金叫道。

    “凭什么?”索招银冷笑着说,“若叫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整天跟在东洋人的屁股后面,谁人不知?”

    李金怒不可遏,吼道:“胡说!我也和大岛森经常在一起,我、我还说你是汉奸呢!”

    “什么?”索招银骂道,“你算什么东西,还倒打一耙?你们放开我!我要好好教训这个王八蛋!让他知道做汉奸绝没有好下场!”

    “你凭什么血口喷人?你说我是汉奸有什么证据?你才是王八蛋、汉奸!”李金回骂道。

    “同学们,”索招银叫嚷道,“我告诉大家一件事:李金很快要去给大清废帝溥意做什么侍读,他想帮助鞑子复辟封建王朝,大家说,李金不是汉奸是什么?”

    “是汉奸复辟狂!打倒!”有人高呼。

    一个正在拉架的同学也扬起手扇了李金一个耳光,骂道:“真不该为你拉仗!打死也不多!”

    接着,好几个同学的拳头、巴掌、脚掌接二连三地落在李金的脸上、身上。

    “不能这样啊!”田中千惠高叫着和大岛森想冲过来拉架,却被其他同学拦住。

    上课铃声响了,学生们一个个跑回自己的座位。

    杜新带着一张《沧海报》和几本《新青年》杂志走进教室,和学生互相问好后,习惯性地用鼓励的目光扫视学生们,立刻发现李银嘴角流着血,便问:“李金同学,你刚才打架的吗?”

    “没、没有打架呀!”李金慌忙答道,同时用手擦嘴角的血说,“杜先生,是、是我不小心自己碰的。”

    “唉……”杜新叹息一声说,“打人者不敢承担,倒还可以理解,而你这个被打的人也不敢承认,是不是被打怕了?”

    教室里鸦雀无声。

    “谁打的,主动站起来!”杜新说。

    有几个参加殴打的学生互相望了望,但没有人站起来。

    “老师,是我打的。”索招银起身说道。

    “老师,不是他。是我。”有人站起来说,紧接着又站起来三人。

    “为什么打他?”杜新问。

    “他是汉奸,该打!”索招银答道。

    “你凭什么说他是汉奸?”杜新问。

    “他在《沧海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说中国人不如外国人,这就是汉奸卖国贼的行为。有爱国心的中国人人人可以严惩汉奸!”杜新慷慨激昂地说。

    “是这篇文章吗?”杜新将《沧海报》上刊登《国人当自强》的版面展现在全班面前。

    杜新又拿出一本《新青年》送到索招银的手上说:“这是一九一九年十一月的《新青年》,里边有傅斯年的文章《中国狗和中国人》,是在批评中国人没有纪律性和责任心的毛病。你说批评中国人就是汉奸,那这位作者一定在劫难逃了?”

    “老师,”索招银说,“难道我们要向强盗学习吗?”。

    “师夷之长以制夷。我们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不被强盗欺侮。

    强盗比我们强大了、先进了,我们不去学习,难道我们去向弱小的、落后的学习吗?

    但无论如何,你不能这样无根无据随便怀疑别人!随便打人可是触犯校规的!”杜新道。

    “我知道了,先生。我情愿接受处罚。但我并不后悔。”索招银道。

    “我也接受处罚!”陆陆续续站起来几个学生。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