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章 解密遗嘱

作者:李正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见灵堂里只有李小龙,李惠氏便对他嘱咐道:“你大大临走说了‘担当’二字,你可记得?你要好好掂量它的分量啊!”

    “怎么不记得?”李小龙说,“大大的每句遗言,我都反反复复回味过。‘担当’一词我也从《明道编》里翻到了。

    你听:及观孟子‘堂高’、‘侍妾’、‘般乐’之言,则知必有所为而发,亦可以见孟子英迈之禀。人若无此等资禀,於道终无担当也。”

    “唉……这都说的什么呀!和你死鬼大大一样,只知道死背书本。”李惠氏说完转身离开。

    “妈,你等一等呀!”李小龙站起身道,“我明白大大和您的意思,是要我记住,做任何事情、对任何人都要有道义和良心的担当。”

    “不错。”李惠氏头也不回道,“首先是对家里每一个人都要有担当,不可做出让外人说三道四的事情。”

    李小龙知道李惠氏说的担当,是要他斩断与武胜男的亲密交往。

    ……

    李章南是正月初八去世的,七天过后,葬礼刚好在元宵节,也是私塾学生寒假的最后一天。

    十二个学生背着书包,跟着大人来到墓地,他们想听祭文,以寄托哀思。

    祭文是李小龙写的,由长子李大虎宣读:

    “天地君师亲,人之必尊。父母之前,便是老师。而您,既是我们的慈父,又是我们的恩师。千言万语难尽,唯剩铭德感恩!

    一支铁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敬爱的父亲大人,在我们青葱岁月里,您包容我们所有的叛逆,铸就了我们一次次、哪怕是一点点的成功。

    您把自己宝贵的一生,都献给了子孙和学生。您呕心沥血,却无怨无悔。

    您常说,天赋并非成功之母,收获和付出未必总是成正比,只有勤奋和努力才是人生该有的状态。

    此时此刻,我们心中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深深鞠躬。”

    尽管祭文被李大虎十分敷衍地宣读,李小龙还是忍不住再一次泪流满面,前来送葬的亲朋好友和学生,大多伤心地落泪。

    李小龙瞥了一眼李大虎,见他竟然没有一丝难过的表情。

    这几天,李小龙一直想找管二林,请他解析一下父亲被炸的真相,但因为守孝在身,尤其是李惠氏的劝阻,他不得离开灵堂。

    李小龙打算第二天就去找管二林,可是,当他回到家中的时候,忽然发现那十二个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也跟来了。

    学生们是来报名的,并且希望明天就来上学。

    看着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子,尤其是还带着孝的侄儿李山,李小龙仿佛突然认识到父亲的了不起。

    前些年,李小龙只知道实业救国,以为自己的思想是先进的,父亲是落后的,把父亲的私塾看得一文不值。

    李小龙想到父亲坚守教书育人的理念,一心一意、兢兢业业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而自己鼠目寸光、刚愎自用,年纪轻轻的,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还皈依佛门。

    父亲虽然只是海西大地上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知识分子,是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但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尽可能多地发出自己的能量。

    现在,李小龙心里终于明白,文化人若都能有父亲那样的担当,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便有希望。

    作为一个有幸受过教育的人,李小龙觉得自己应该对文化的传承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有所担当,而教书育人,就是对民族大义的担当。

    想到这里,李小龙也感受到父亲临终嘱咐“担当”二字的分量,忽然觉得父亲的灵魂和自己合二为一了,心里豁然开朗了许多。

    “二爷,你比爹爹上课好,我喜欢!”李山叫道。

    “我们都喜欢!”学生们不约而同道。

    “好,谢谢你们信任我!那我就先顶起来,如果我教不好,一定想办法为你们找到更好的先生!”李小龙道。

    ……

    教室正壁上挂着孔子的画像,肃穆而又庄严。

    左边墙上原本是李章南画的雄鹰展翅已经陈旧多年了,于是,李小龙新画了一幅国画换上。

    画面上,乌云遮月,一只叼着老鼠的猫头鹰正展翅欲飞,它那锐利的黄眼在黑暗中闪着凶光。这阴暗的画面让人不免有些望而生畏。

    画中还有李小龙的亲笔题诗:

    金睛铁翅隐林间,

    夜色难当剑喙寒。

    宵小苟行无法事,

    青天一唳送平安。

    私塾的环境变化带来的是一时的新意,而教书先生的改变,尤其是思想和眼界的不同,却使教学效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别看私塾里学生少,可教学一点也不轻松,因为要分层次教。

    不过,这样的复式教学也有它独到的好处——基础没打好的“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反复复习;“低层次”的学生可以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一日,教“低层次”的学生认字后,李小龙便开始给“高层次”的学生教《两小儿辩日》。

    八岁的李山突然放下手中的毛笔,起身道:“课文里一个小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痰盂,这个没错。

    但他说太阳远看小而近看大就错了。因为明亮的东西,离得越远,看起来就越大,是远大近小,而不是远小近大。

    我们在夜晚看火把,近看,它就那么点;远看,它就那么大,大的不得了。

    太阳是明亮的东西,中午离我们近,看上去才比早上小。”

    “言之有理!后生可畏啊!”李小龙赞道。

    李小龙和李大虎小时候经常对书上的内容提出不同的意见,却总是受到父亲的批评。想到这些,李小龙就会觉得中国的传统教育应该反思。

    “这个连祖师爷都不知道,他一个小屁孩怎么可能知道!”一个“高层次”学生笑道。

    “先生,李山真的比孔夫子还要厉害吗?他是不是冒犯了祖师爷?”又一个“高层次”学生问。

    “这哪里是冒犯呀?我们尊重祖师爷,应该是学习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治学态度,更应该学习他的探索精神。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能在先贤的认识高度上停滞不前。这正是《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的主旨啊!”李小龙道。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