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章 大海的呼唤

作者:李正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好!

    又到了我们交流写作的互动章节了。能够在这一章与您重逢,说明咱们已经是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了。

    希望咱们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一部与众不同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让这株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野花,开得更加旺盛,更加多姿多彩!

    在第5章中,我已经说过,李家长房的鼓动和怂恿,是点燃了我创作激情的“导火索”。

    不过,她的作用虽然不小,但毕竟只是促成我写作《海西侯后裔》的外因之一。

    归根结底,我必须说,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是我自己三十多年的学习积累和采访所,其中我父母的经历才是重中之重。

    一个月前,为了坚定自己的意志,我又特地去了老家陈家港,在父母的墓前坐了整整半天。

    等到夕阳西下,我把疲惫不堪的身心捡起,站在父母的墓碑前,默默守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

    近在咫尺却远在天堂的双亲,躺在海堤下,听着海鸥的声声呼唤。

    童年的记忆,随着拂面而来的海风,飘荡在海滩,飘进我脑海。

    我的根就扎在深海,在苦涩的海水里长大。对我来说,大海是一片模糊的风景,是一首缥缈虚无的歌。

    我的生命,曾经掉在海水的深渊里,变成海草;天空落在海水里,碎成浪花。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尽可能多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年老时,应该努力去圆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

    那天晚上,我写了一首《归来吟》,诗中写道:

    “小时候总是迷惑不解:海风是那么柔和舒畅,海浪却为何那么疯狂?

    母亲说,海上无风三尺浪;父亲却说,风口浪尖逞英豪。

    没有人知道我远行的艰难,没有人体验我痛苦的挣扎。

    我把心血来潮时的创作,遗失在了喧嚣烦躁的世界。回到大海的怀抱,海水比我儿时更咸。

    墓碑上的名字,伴随着丝丝海风,又一次将我的灵魂激活。

    捡起一块五彩的贝壳,生命在亲人的墓边升华。

    如果上帝给我稍长的未来,我会把夕阳交给大海,把灵魂交给童话。”

    ……

    不好意思,在我写了《海西侯后裔》开头四章时,李家长房就全面地提出了批评、否定的意见:

    作品的语言循规蹈矩,干巴巴、文绉绉、酸溜溜的,不像网络小说那样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同时,故事平铺直叙,不够细腻、生动、惊险、刺激,没有代入感……

    总之,李家长房断言,作品是不会有多少读者喜欢的。

    “得得得!”我有点不耐烦道,“那以后就这样:我先把故事说给你听,然后,你把它写出来!”

    “好主意!”李家长房赞同道。

    然而,李家长房写出来的文字,乍一看,花里胡哨的;认真一看,便觉得三句有两句不通顺,甚至驴唇不对马嘴,前后的逻辑性荡然无存。

    我实在不忍心《海西侯后裔》被李家长房的“华丽”辞藻语言糟蹋,只好和她分道扬镳。

    有道是,大道通天,各走一边。她写她的《丫鬟传》姊妹篇《嬷嬷传》,我写我的《海西侯后裔》。这才叫,井水不犯河水!

    我把短诗发在这里,目的很明显,就是给自己打气加油。当然,我也是想告诉亲爱的读者:我也会一点华丽的语言,只是不想把它用于写实风格的小说中。

    我发誓,不管《海西侯后裔》有多少读者,哪怕只有一个,我也会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写下去。

    不图别的,咱只想让李氏家族一段可能被淹没的历史,通过网络,大白于天下。

    ……

    让我激动不已的是,刚刚有一位叫西说的读者,也是一位作家朋友,对《海西侯后裔》提出了商榷:

    “理解、赏识与鼓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也是与人交往沟通的捷径。

    那个时代有这样的教育领悟很是难得了,即使是现在的教育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做到。

    尤其是,李大虎和李小龙,他们虽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凭他们的年龄和阅历,能够对王安石的《伤仲永》提出反驳,这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我回复西说道:“不瞒你说,对《伤仲永》的看法,就是本人的见解。

    我是借壳上市,这个壳,是李氏家族的故事框架,真正的货,却是时代背景和国人思想进步的轨迹。

    那时候,主宰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寿终正寝,但统治人民思想的封建道统仍然根深蒂固,新的思想理念还没有形成。

    很多的有识之士,正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灵丹妙药,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是不亚于军事变革的运动。

    中国的文化人,当时正在经历着新文化和新思想的洗礼,文化人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十分深刻、对西方先进思想的引进,也是轰轰烈烈的。”

    俗话说得好,不怕手艺不精,就怕不敢献丑。有了批评意见,《海西侯后裔》才会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昨天还有一位读者,还是我的一位李姓兄弟——笔名汉风的小说家,他婉转地和我交流道:

    “小说的读者从来都不是社会的既得利益群体,而是那些在社会上努力打拼、压力最大的年轻群体。他们需要的是放松和刺激。

    因此,我觉得老哥的语言虽然通顺流畅,是标准的、上乘的文学语言,但未必适合现在年轻读者的口味。”

    看到这个帖子,李家长房兴致勃勃道:“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不管你的故事怎么样正能量、怎么样有意义、怎么样有价值,如果没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风格,写出来的小说就不会有市场。

    我早就说过,网络小说如果没有读者喜欢,一切都是白搭,没有任何意义。”

    我十分赞同汉风先生的观点,但对咄咄逼人的李家长房却十分反感,再怎么好的意见,从她嘴里出来,总是十分难听。

    当然,我也知道,现在玄幻、穿越之类的网络小说方兴未艾,现实主义在痛苦中挣扎。

    不过,我实在不想用李家长房那样的语言写家史,因为,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她那是用来赶时髦、哄小孩。

    即使《海西侯后裔》用她的风格,能够像她的《丫鬟传》那样红极一时,但那绝非我的追求。说实话,咱真不稀罕!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