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卷 第三十一章 农村嫁女

作者:沐子666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欠债风波过后,日子又恢复了平静。

    江小朵开学升入初三,学校要提前开学补课,假期缩短,在家里还有半个月光景。

    7月20日,姥爷女儿出嫁,叫宁珑和小朵过去帮忙。

    宁珑主要是厨房帮忙,江小朵呢,算是伴娘团。

    农村结婚,伴娘团、伴郎团都得清一色的未婚男娃、女娃。

    并且,女娃当天不能来“大姨妈”,如果有,就没有资格进入伴娘团。

    来“大姨妈”就是见红,见红就是血光之灾的意思,而且,据说也会影响新郎新娘后代子嗣兴旺。

    90年代的农村结婚,有钱和没钱人家,天壤之别。当然,现在也是。

    姥爷的儿子在县城上班,姥爷自己呢,买了手扶拖拉机跑跑运输,帮农村地里耕地啊、拉粮食啊,也能挣不少钱。

    所以,姥爷家在当时,也算富裕之家。

    一大早,姥爷家就在门前的场院里,架起了几个摆放台子,把嫁闺女用的所有家电被褥枕头什么的,全部实打实摆出来。

    姥爷给闺女置办了“五大件”家电: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永久自行车,洗衣机,电冰箱,缝纫机。

    找木工师傅打了全套的组合柜子、床、床头柜、麻将桌、吃饭用的桌子椅子、洗脸架等,都用了大红油漆上色,喜洋洋一片。

    台子上放的,有十床棉被棉絮,十套碗碟,洗脸用的脸盆,新买的锅、铲子、瓢、镜框等生活用品。

    大大小小全都有,琳琅满目。

    旁边呢,放了几口崭新的皮箱,也是陪嫁品。

    新娘在娘家穿的旧衣服呢,就放在这些箱子里,一起带过去。

    早年间,农村嫁女儿就是这样,所有陪嫁用几个台子,展示在场院,全村来围观,议论谁家嫁妆多少,谁家的嫁妆好、有档次。

    嫁妆摆好后,村子里的小孩、老人还有其他没事干的人,都跑过来围观,指着家电家具和嫁妆,啧啧称赞:

    “哎呀,他家女婿捡到宝,赚了呀,看这家电家具配的,多有档次,多齐全,基本置办了一个家了哟。”

    “是啊,还是他家有钱,前几天蒋家嫁闺女,就用自家棉花弹了几床被子,买了点生活用品,啥家电家具都没有。这要是嫁过去,是要被婆家轻视的哦。”

    “唉,现在的孩子,要会投胎哟,投胎没投好,是要苦一辈子的呀。”

    ……

    姥爷看到乡亲们过来,男的敬烟,女人和小孩发喜糖,互相说着恭喜之类的客套话,人人脸上笑意盈盈,欢天喜地。

    江小朵坐在旁边,帮忙收礼金,写名字,给回礼,听了就很好笑,“谁说投胎没投好,就要苦一辈子。出身不由人,后天在自己啊,靠自己努力改变不就成了。”

    宾客们陆续到来,根据亲疏远近,有的宾客比如舅舅、姨妈之类的,赶情就重一些,1000-2000元的红包给出来,一般的亲戚呢,给个200-300元。

    姥爷家也请了乡亲,如果这家人缘好,全村都来赶情,加上亲戚,一下子十桌二十桌酒席办着。

    一边是乡亲,一边是亲戚,大家八杆子打不着,都坐在一个场院里吃酒。

    乡亲一般统一价,那个时候大约一人30元左右,十人一桌。

    厨师们忙碌一上午,整好一大桌子菜,第一顿就开席了。

    新娘子坐在屋里最上首居中的位置,伴娘们陪着,有的新娘害羞,象征性伸筷子吃点,有些无所谓的,该吃吃该喝喝。

    江小朵陪着姥爷女儿坐上首,小声叮嘱她:“在自己家,你就别扭捏了,趁现在赶紧吃点,到时候去了婆家,闹闹哄哄,哪里有你吃饭的机会。”

    这个时候,请的锣鼓唢呐开始吹奏敲打,一时间,鼓声震天,唢呐悦耳,宾客们笑着划拳喝酒声,混合在一起,简直就是一曲交响乐。

    等到蒸肉上桌后,新娘子就开始由成年的媳妇带着,提着一瓶糖水,给每个桌敬喜茶。

    敬喜茶的时候,宾客是要给喜茶钱的。

    同样,根据亲疏关系,关系近的,当然就几百元放入喝过的杯子里;关系浅的呢,就象征性放个二十、十元。

    喜茶钱,新娘子留着。

    酒席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新郎那边接亲的敲锣打鼓过来了。

    这个时候,新娘子家就会用了最大一挂鞭炮,来响声震天地迎接新郎到来。

    找算命先生掐结婚日子的时候,算命先生告知,姥爷夫妻跟女儿犯冲,在这天不能见女儿,这个时候,夫妇俩赶紧躲了进来,无缘亲眼送女儿出嫁,只能眼泪婆娑听着外面的动静,用耳朵和祝福送女儿出嫁。

    新娘子被伴娘团簇拥着,关上门躲在房间,新郎和伴郎团必须过了伴娘们的五关六将,才能顺利将新娘子从房里带出。

    江小朵出了第一题:“新娘子最喜欢吃什么?”

    如果新郎答不出来,只能下血本,大红包递进去收买了。

    一个个百元大红包递到伴娘们手上,伴娘们闹够了、红包拿满意了,才终于打开门。

    这个时候,新郎和伴郎事不迟疑,赶紧拉起新娘子往门外跑,生怕伴娘们又来使绊子。

    等到新娘子出了房门,新娘的一些亲密亲戚比如舅舅、姑姑、姨妈等,就过来送亲,边拉着新娘子说些“到了婆家要听婆婆的话,不要跟丈夫吵架”之类的,边掏出一些钱递给新娘子,算是“送嫁钱”。

    如果新郎家远,就牵了高头大马来迎亲,如果近呢,就直接走回去。

    新郎迎亲,遵循不走回头路,来时走的路,接亲的时候,必须走另外一条路。

    这个时候,新娘家专门安排一个燃放鞭炮的人,三步一个鞭炮,五步一个鞭炮,一直燃放到新娘子走远,这个叫送亲。

    男女双方的锣鼓唢呐,比着劲猛力吹,气氛一度达到最高潮。

    而新娘家的电器家具,还有被褥被子等一应用品,也由女方安排专人,用担子挑日用品,雇佣的车装家具家电,一起运送到新郎家。

    江小朵,也随着送亲队伍到了新郎家。

    到了新郎家,新郎这边有个风俗:公公背媳妇进门。

    姥爷家的女儿长得有点胖,而公公又格外瘦小,蹲下来背了半天,把媳妇背不起来,惹得旁边看热闹的乡亲们哈哈笑个不停,纷纷嘲笑公公:“你这个爹老头,太不中用啦,媳妇都背不起来,看来,今天这媳妇,娶不进家门了哦。”

    一旁的新郎看了干着急,没办法,只好协助自己老爸,把媳妇扶到背上,后面帮衬着,才勉强背到了屋里,公公累得满头大汗,媳妇羞得面红耳赤。

    江小朵在旁边看了直觉得好笑,“这是哪门子的规矩,非得公公背媳妇。”

    婚床上,放了花生,寓意早生贵子;放了红枣,寓意小日子将来红红火火;放了瓜子,寓意子孙绵延不息;放了桂园,寓意圆圆满满。

    到了新家,新媳妇首先得给公公婆婆敬碗红糖水,叫声爸妈,然后,公公婆婆得掏出红包放到碗里,算是改口费。

    同样的,新媳妇赶上这边的晚饭,吃到蒸肉后,又开始逐一给宾客敬喜茶,宾客喝完了,照例得给喜茶钱。

    晚上,新郎家请了戏班子来唱戏,乡亲们吃完喜酒,又纷纷搬个小凳子来看戏。

    看戏的时候,新郎的亲戚就开始一百、两百的掏钱,算是出戏的份子钱,旁边墙壁上,专门贴着一张红榜,清清楚楚标明:舅舅给了200,姑姑给了300,姨妈给了500。

    这些情啊,等到对方办喜酒的时候,都要等价还回去的。

    所以,新郎、新娘的父母,都会办酒的时候,特意记账,谁家喜酒钱多少,喜茶钱多少,送亲钱多少等等,仔细罗列,好日后还情。

    第一天,算是热热闹闹、喜喜庆庆、忙忙碌碌中过去了。

    第二天呢,叫接舅老爷,就是新郎家专门宴请新娘那边的哥哥、弟弟等直系亲属。

    一早,新郎提了十斤肉、十斤鱼、十斤排骨,到丈母娘家接舅老爷。

    90年代,农村还没开始时兴彩礼钱。

    男方娶媳妇,送整头猪、整头牛或整头羊,或者买几斤鸡鸭鱼肉,就算送给丈母娘的彩礼了。

    姥爷觉得,家里就一个儿子,一个人过去太不热闹,就让江小朵跟着一起去。

    舅老爷到了新郎家,坐酒席居中上首,新娘来敬喜茶的时候,要给舅老爷钱。

    这个时候,是舅老爷给新娘挣面子的时候,舅老爷给的越多,新娘面子越大。

    所以,宾客们眼睛瞪得老大,纷纷翘首观望,舅老爷到底会给多少。

    姥爷的儿子在县城工作,待遇也不错,何况,新娘也乖巧,趁着没人,悄悄把哥哥拉到房间,将昨天收的各种钱,塞到哥哥手里,让他等会丢出来,给自己拿面子。

    所以,舅老爷自己的钱、妹妹塞的钱,一下子甩出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大红包,目测大约有5000元以上。

    江小朵左右宾客逡巡一看,宾客们张大嘴巴,一个劲咂舌,“这个舅老爷大方啊,给面啊。”

    一时之间,众人羡慕不已,新娘喜上眉梢,也感觉倍儿有面。

    江小朵手上掏出去的钱,也是姥爷临来前,给她来丢的钱,1000元。

    一个家里嫁女儿,几乎掏光家里的积蓄,也要给女儿挣个面子,免得以后说起来,婆家嫌弃。

    姥爷的女儿,算是风风光光嫁出去了。

    江小朵想:“将来,我肯定要去城里生活,总算不用过公公背媳妇这样的尴尬瞬间了。”

    “不过,这农村的婚宴,每个环节,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喝喜茶、送亲……”

    想着刚发生的喜宴场景,江小朵嘴角,也挂上了一个弧形。

    未完待续。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