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三章 既来之则安之(下)

作者:南柯寻梦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晚上正如所说的,和中午一样的饭食,爹爹吃得大汗淋漓,只喊痛快。他娘和姐姐妹妹虽然中午吃过,还是吃了好多。

    每个人都吃多了,就又喝了消食水,趁着这空暇,孟鸣决定告诉他们自己手里这些在这时代未曾出现的东西。

    孟鸣得编个让他们相信的理由吧。再说这些事是瞒不住的。

    孟鸣了解到这次事故的当事人除了他自己都死了,孟鸣向前倾过身子向他爹孟程凑过去。

    他小声地和孟程说道:“爹爹,我和你说件事,这件事绝对不能外传的。

    他爹一听,顺便揉了孟鸣的脑袋一下,呵呵说到:“小鬼头,弄得挺神秘,你说吧。”

    孟鸣说道:“那我说了,你可得挺住,我这回爷爷家的路上,走到小渭河边,发现一个老乞丐,躺在那里好像受了伤,他看见我就招我过去,说他阳寿已尽,死前托付我件物件,就给了我这个包裹,说这些是天赐之物,又告诉这些东西的名字、种法、产量、如何食用。

    这是他从大洋对岸得来,是祥瑞,可叫世间再无饥荒之苦,又说我这实物可给我带来横死之祸,但看我又不像早夭之人,能挺过去就富贵之极。他说也可能害了我,说完挣扎着起来上了一条小筏子,说是顺流而下入海而葬之。这不就出了事,车毁人亡,我也差点送命。”

    孟鸣的爹一听:“这老儿不是好人,害我麒麟儿,我去寻他,打他不能自理。”

    孟鸣的娘当时就急了说到:“你寻甚,我估摸这老人已经死了,他是让鸣儿遭此大祸,可是鸣儿不是好了吗?他不说这是天赐之物吗,是祥瑞吗,我们得看好了,鸣儿患难之后必有福报的。”

    孟鸣的爹说:“我就是不忍我儿受此大罪,宁可不要这狗屁的福报”。

    孟鸣的娘说到:“我也不想我儿受此大罪,既然这样就是上天安排呀,弃之不祥”。

    孟鸣的娘挺迷信的,貌似他爹听他娘亲的,妻管严好,这就好办了。

    孟鸣接着说:“爹娘,你知道这红薯、土豆、玉米亩产几何?说出来吓死人。”

    爹娘异口同声地说:“臭小子快说”。孟鸣无语了,统一战线了。

    现在补充说一下宋朝的一担是多少斤两: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

    孟鸣说:“您二老,注意好心肝,玉米亩产约有十担。”

    孟鸣说完两人捂嘴一阵惊呼。现在家里种的小麦不过就是三担的样子,粟米更少了不到两担。这哪跟那儿呢。

    孟鸣接着说:“土豆亩产二十担,红薯亩产三十担。

    他说完后,没听见两人的动静,抬头一看两人像是傻掉了,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孟鸣高声叫道:“爹娘,你们怎么了”。

    俩人这才回过神来,他俩一把抓住他的衣襟,眼露凶光说到:“臭小子,骗我们的吧,”

    孟鸣一看他们这个样子,急忙说道:“爹娘,我说的是真的,我已经在院子里种了土豆和红薯,到十月底一验便知”。

    他俩都把孟鸣的妹妹吓哭了。俩人这才回过神来,也不去哄妹妹,俩人相顾无言。

    最后娘哄了哄妹妹,让姐姐带妹妹回屋,和爹急匆匆地走了。

    就留下孟鸣一旁发愣,最后他自个儿回房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孟鸣起的挺早的,天才蒙蒙亮,只见院里有动静。

    孟鸣就听见两个大人在嘁嘁喳喳,他一猜就是爹娘。

    他两个人准是一晚没睡好,一早起来瞅瞅孟鸣种的田。

    俩人肯定认识到这几样东西的重要性,从小的说,肯定影响一个家族的命运;从大的说,肯定能影响一个王朝的国运。

    所以对待它要慎之又慎。接着是焦急的等待了,再过不到三个月就见分晓了。

    又过了半月,孟鸣的身体痊愈了,在家里一直没出去过,只看着红薯苗20公分的时候,全部移栽到后院一块重新整理的田里(起了垄沟),二分地的样子;土豆也就一分地,不用移栽,也有20公分高了。

    这都是他爹娘在打理,最后都不要孟鸣靠近了,妹妹折了个红薯枝蔓,差点被娘亲打了。

    你说至于吗。整天拿得跟个宝似的,一天得来转十遍。在家里无趣,到外面转转吧。

    天一早,就出门了,姐姐给他当向导,其实早就想逛逛了,前世孟鸣就是这里人氏,想看看九百年前的白浪河是啥情景。

    他俩出了门,就是一条石板铺的街道,街道有十米宽的样子,住家居多,店铺几家,较大是布绸店,紧挨着是裁缝店。

    这条街东西走向,到是不长,大约有三百多米,向东走一百米就一座两拱石桥,名叫白狼桥,有四十多米长,横跨白狼水(就是后世的白浪河)。

    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河的两岸不少垂柳,桥上来往的人倒是不少,这是城郭东面出入城的唯一通道,因为过了桥向东就出城了。

    北海县的治所和潍州的治所都在同一城里,也全在白狼水的西岸,北海县是附郭县。此时的北海县城很小,东西不过二里地,南北不过三里地,有五千户,约两万五千人。也算是望县了。

    过了白狼桥,向东一里地。有个不大的村子,叫丁家村,却有酒家三个,这些酒家兼住宿。

    两人就不向东走了,极目向东望却是青翠一片,看不到界限。就是看不见人烟,听说不远的地方有狼出没。

    两人往回返,过了家门往西渐有些繁华起来,一条更宽敞的石板路出现在眼前,大约宽十五米的样子,没有名字,通俗叫迎宾道,两边的店铺鳞次栉比,倒是热闹。

    街上比较大的是街西面的一家酒楼,有三层高,名叫悦宾楼;向南不远一个比较大瓦肆,彩旗飘;孟鸣家的粮店也在这条街上,在街的东面。

    迎宾道最北面,又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唯一有名字的街道,叫公家巷,北海县衙、县学、牙行都在这条街西面上(以迎宾道为界)。东面是州衙治所,州学。

    孟鸣上学的私塾好像也在这边,离州学不到百步,从他家一小胡同,可以过去。不想在逛了,现在的县城倒不如后世的一个乡镇、街道。

    除了这条奔流不息的白狼水,这里找不到后世的任何信息,没有城隍庙,也没有奎文门,跟没有古城墙,更说不上物是人非了。

    孟鸣兴趣索然地回了家,爹爹去了粮店,娘亲在家的后院数步数,也倒计时地数日子。

    他想去私塾去体验一下,这时的教育应该大不同,以经义为主,在后世就没大学过四书五经,文言文也粗糙不通。

    考个秀才也难吧,孟鸣冥想一下,好像脑子又多了很多的经义知识,一如也令他惊叹的毛笔字,都源是死去的那个孟鸣的。

    孟鸣又把脑子里的那个他的记忆又重温了一遍,竟对经史子集有了清晰的认知。

    对此孟鸣有了些信心,等到爹回来时候和他说说去上学的事。

    这个时代没有啥娱乐的东西,生活单调乏味。学习之余,也该找些娱乐的东西来打发枯燥的时间。

    做个五子棋吧,给妹妹当玩具,说干就干,孟鸣找来两种颜色的琉璃珠,直径大约两公分,一种各有五十个;一个圆木盘,在上面让木匠凿出直径两公分的半球形的洞,这个五子棋做了一个时辰就成了。

    孟鸣自己试着下了一盘,感觉还不错,将五子棋搬到凉亭的石几上,他叫来妹妹,教她下棋,姐姐也跟着来了。

    一会姐姐和妹妹就学会了,到后来她俩人下得不亦乐乎,也没孟鸣什么事了。

    再开发个什么游戏呢,其实前世的孟鸣爱好不多,平常跑销售,有空就爱打打游戏,看看电子书;纸牌、麻将都不大会玩。

    孟鸣就回房间,找出他藏起的手机,找出几本电子书来看,手机的电消耗的快,孟鸣就抄几本吧,现在的宋朝已经有话本了,题材大多是狐仙、志怪类的,但是情节比较简单,不引人入胜。

    抄本什么呢?选了一番,先抄录短的吧,比如《聊斋志异》《西游记》。对,就是《聊斋志异》了,孟鸣在书几上抄了起来,他想半月的样子就能抄完了。

    但是手机得充电,太阳能电池也得充一下,这件事要做的隐秘才行。

    孟鸣抄了一个半时辰,竟没来打扰的,姐姐妹妹可能下棋下上瘾了。孟鸣放下笔决定休息一下,也该吃午饭了。

    他走出屋子,日头正南高悬,还是挺毒辣的。去书房吧,有几天没去了,也决定了,这几天多读读经义子集,一天读两个时辰,再抽一个时辰誊抄《聊斋志异》。

    爹回来吃中饭了,看到孟鸣在书房看书,比较满意。接着叫他道:“鸣儿,吃午饭了。”

    孟鸣来到餐厅,姐姐妹妹还没来,连娘也没来。爹叫杨婶去叫一下。

    不一会就听见姐姐妹妹嘻嘻哈哈的声音,还有娘亲嗔怪的声音:“两个臭丫头玩起来不知道晌天日头西,也不看看几时了,不饿吗”。

    妹妹先蹦蹦跳跳地进来,向孟鸣扮了个鬼脸;姐姐和娘随后也进来坐下,只见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孟鸣有些莫名其妙。

    孟鸣家的家教挺严的,吃饭的时候不能随便言语,沉闷中吃完了饭,杨婶清扫完毕,又给每人上了一杯茶。

    父亲端起茶碗,拿起盖子,嘘了一下,轻轻试着呡了一口。

    他放下茶碗后,低声对娘亲说:“娘子,父亲大人明天要来,一是看看鸣儿,二是押送今年的皇粮和捐税,三呢就是叫二郎(他大伯家的二堂哥)到咱粮店帮衬一下,做个账房学徒”。

    孟鸣的娘接着说到:“叫二郎来,是公公的主意呀,还是大嫂怂恿的,还不是觊觎我们的粮店,我们不是分家了吗,不都到县衙报备了吗?还掺和个啥”。

    他她接着高声说道:“鸣儿这自打病了,他大伯和伯母来看过吗?是不是觉得一旦鸣儿没了,家产就成他们的了。”

    爹爹忙劝了娘亲一通,向儿女们一摆手,让孩子们散了。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