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卷 第118章 训徒弟

作者:水鬼游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没来颖州之前,李逵还真没有想过一定要让苏轼成为雪花盐的代言人。

    毕竟,文人有文人的追求,也有他们的骄傲。让他们丢弃平日的骄傲,比要了他们的命还难。但当他接触了苏轼之后,他发现苏轼似乎对这种事情并不在乎,他不抗拒为商人谋利,当然也有看在周元的面子上。

    成为苏轼的弟子,很多时候愧疚的不是弟子不能侍奉老师,而是他这个当老师的文坛宗主连累了弟子的仕途。

    没办法,谁让苏门一直是朝堂打压的对象,而造成这一切结果的恰恰是苏轼这位宗门的宗主。新党认为他是旧党的急先锋,旧党认定他是新党余孽,中坚派表示,他们中间没有苏轼这个人。于是,苏轼很悲催的在任何一方都讨不着好来。成为被打压的对方。

    投入苏门虽然可以在文士之中获得很高的荣誉,但荣誉背后呢?是用仕途的止步换来的结果。不得不说,苏轼对弟子们是有愧的情绪存在。而这份愧疚,却能变成李逵的希望。

    既然有希望,李逵自然不愿意放过。

    毕竟靠着将门之间的推广,耗费巨大且不说,效果还不见得好,先要风靡大宋更是难上加难。

    有苏轼背书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举一动就能天下皆知的文宗。这也是为什么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不会喜欢苏轼的原因了。虽然他们私下关系似乎还算融洽。可在政治上,没有人愿意苏轼这么一尊文坛大神,在他们身边指指点点,尤其是苏轼的嘲讽是出了名的刻薄。

    这也是为什么苏轼经常会受到贬谪,而且一贬再贬。甚至当初王安石再次被起复后执行新政之后,苏轼到处赋诗写词,不少就是隐射新政的不得人心。以至于惹怒了新党,御史台炮制‘乌台诗案’,不惜以文获罪,想要至苏轼于死地了。实在是苏轼拉仇恨值的能力太强,而且附庸其后的人群太大的原因。他每一两年就会出一本诗词文集,就按苏轼在大宋文坛的地位,文臣人手一本是必须的,皇帝后宫之中也会追书。这也是为什么苏轼一张嘴,天下皆附和的原因了。

    要是王安石继续让苏轼这么大嘴巴下去,新党恐怕连做事的心思都没有了。

    这份能力,大宋也就只有苏轼有。

    同时,这才是李逵留下来的最大动力,他说什么也要把事情办成了。就算是坑蒙拐骗……也要试一试。苏轼的推广能力实在太强了。

    “两位兄台,你们为何如此沮丧?”

    看着秦文广和韩大虎如丧考妣的样子,李逵爽朗的笑问。在他看来,机会很大的事,完全不会因为短期的失败而到放弃的程度。可见秦文广和韩大虎,一个像是被偶像厌恶的绝望,一个却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脸上,就差一句话没有开口说出来:分行李……哎,错了,是回去吧!

    秦文广翻着白眼道:“李逵,你难道没有反应过来吗?苏仙他老人家拒绝你,只是委婉的告诉你,此路不通。为学士他老人家的名声计,我等还是放弃吧?平白污了他老人家的清誉,我等心里也说不过去。”

    苏仙?

    李逵觉得这个词称呼如今的苏轼或许早了一些,等到那个去南海的苏轼,才配得上这样的称谓。豁达到了不以荣辱为左右,那种飘然于众人头苏门未来将出一个文坛新锐,但要出一个治世能臣并不难。更让苏轼郁闷的是,他竟然在李逵身上看到了这种可能。

    这小子,空有一座宝库,却不去珍惜。做师祖的苏轼就难受起来了,要说他待见李逵吧?不见得,这小子虽然傻里傻气的,实诚的让人手足无措。可有些才华是掩盖不住的,就如同夜空中的星辰,就算是流云能够遮蔽一晚,难道流云还能永远遮蔽星辰的光芒不成?

    苏轼在施政方面才能欠缺,但眼光还是有的,苏轼可是看着韩琦,富弼,王安石、包拯这些大难到处跑的人。有没有能力,他看都看回来了,就是动手能力差一点,但不妨碍他看出李逵的与众不同来。尤其是他还是聪明绝顶的人,只要细细品味李逵说的话,就能感悟到李逵的手段。

    新法,旧法,在李逵眼里什么都是。别看他自始至终没有评价过新法和旧法,可这小子傲气着呢?李逵并不是不想说,而是觉得说了没意义。新法和旧法对他来说,都是过时的玩意。

    李逵施政的办法是——人心。只要能够左右人心,任何立场都不是问题。具体在治理地方上的办法,也是如此。

    乡约是人心。

    趋利是人心。

    蛊惑亦是人心。

    而李逵的办法也简单,大多数人的利益,话语权,两者只能选其一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所取舍。就连苏轼自己也在心中计较过,他恐怕也难逃李逵的算计。

    因为这也是阳谋,看似平淡无奇,却让人难以跳出其划下的圈子。和智商无关,完全是权术的运用,只要弄好了,啥王安石,富弼的,都要靠边站。

    苏轼不清楚李逵是否能够走到那一步,但他展露出的才能已经把他惊艳到了。

    这才是苏轼纠结和心神不宁的原因,李逵这货这样下去,别说进士了,就是解试也考不上啊!这货有当官的手段,却没有当官的命,这让他有种痛心疾首的愤怒。

    当然更愤怒的是针对周元,弟子都走上歧路了,你这个当老师的竟然还浑然不知?

    想到这里,苏轼摊开了信笺,刷刷写下几个字:

    【怀庆吾徒】

    怀庆是周元的字。至于说吾徒,这话就比较重了。他们虽然是师徒关系,但在周元中进士之后,这种关系就不会落在纸面上了,因为只有训徒弟,给弟子写信考校学问的时候才会用这样的称呼。

    一般来说会写:【怀庆如晤】。

    这才是官场文臣师徒的正确通信方式。

    可是一想到周元授徒的如此懈怠,李逵这块璞玉都让周元给祸祸了,老苏这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决心在灵魂深处谴责周元,开篇就显露出当老师的老大不满来。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