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36章 少记了一个零

作者:贾思特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西蒙望着眼前的情形,很有些疑惑为什么《蝴蝶效应》的第一次制片会议就陷入这种针锋相对的尴尬局面。

    不过,考虑到大卫·吉勒和布莱恩·德·帕尔玛言语中的态度,西蒙却也不是太担心事情的进展,这两位同样不缺少话语权的好莱坞大咖显然和自己有着相同的立场。

    确认这一点,西蒙也就放下心来,还不由地暗暗开始分析眼前的局面。

    好莱坞同样有着非常复杂的权力结构。但通常情况下,想要判定一个人在好莱坞的权限大小,其实也非常简单,只需要看他的从属关系,也就是这个人向好莱坞哪个阶层负责。

    从大卫·吉勒刚刚的话语里,西蒙就意识到对方应该是直接向福克斯影业总裁罗纳德·戈德伯格负责,并不受眼前的福克斯副总裁彼得·桑德斯统管,两者可谓是平级。

    甚至,从两人交流时的气势上,西蒙还察觉到大卫·吉勒明显占着上风。

    既然要在《蝴蝶效应》项目上合作,西蒙也自然提前做过了一些功课。

    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大卫·吉勒是福克斯正在上映的《异形2》制片人,这一点西蒙很清楚。那么,结合大卫·吉勒刚刚话语里的刻意对比,西蒙意识到,彼得·桑德斯很可能与福克斯这个暑期档票房失败的《太空站》项目有关。

    1800万美元预算,6月初的最优质档期,票房却只有900万出头,这个跟头栽得还不是一般的大。

    事情果然如同西蒙所料。

    随着大卫·吉勒的最后这些话,彼得·桑德斯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嘴角还微微抽动了下,这才道:“大卫,我这么做,也只是在为公司的1000万美元投资负责,并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意思。”

    大卫·吉勒感受到彼得·桑德斯气势软了下来,也不再穷追猛打,道:“当然,这是你的责任。不过,彼得,你需要确保的只是电影投资被用在正确的地方,而不是对电影内容指手画脚,这是我和布莱恩的工作。”

    彼得·桑德斯感受到大卫·吉勒语气里不容讨价还价的强势,迟疑了片刻,便耸耸肩:“好吧,但愿你们别把这部电影搞砸。”

    夺权失败。

    西蒙心里暗暗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再次瞄了眼彼得·桑德斯,同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擅长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的家伙。

    彼得·桑德斯想要夺取《蝴蝶效应》创作主导权的意图被大卫·吉勒挡掉,接下来的会议明显正常了许多。

    不过,即使是这样,大卫·吉勒和布莱恩·德·帕尔玛依旧对剧本修改提出了不少意见。

    大卫·吉勒的意见主要集中在电影名称和故事结局,这一点倒是与刚刚备忘录上的内容相似。

    作为需要为电影未来商业前景考虑的制片人,大卫·吉勒同样希望影片能有一个更加大众化的名称。同时,大卫还希望西蒙能够重写一个更加温和的结尾,而不是结束于男主角在母体子宫中掐死自己。

    这无疑又回到了原版的结局上。

    布莱恩·德·帕尔玛的意见是希望能够将主角童年的戏份压缩到20分钟以内,避免这部分铺垫过于冗长。

    相对于最初那份近乎于乱来的备忘录,两人此时的意见都非常专业,西蒙虽然不能完全赞同,但也非常认真地应对起来。

    三位主创旁若无人地讨论着,被晾在一边的彼得·桑德斯却没有离开,依旧赖在会议室里,偶尔还会插几句嘴。如此直到午餐时分,彼得·桑德斯才起身告辞,并表示自己下午还有其他工作,不会再赶过来。

    福克斯影城的内部餐厅里,经过几次接触,大卫·吉勒和布莱恩·德·帕尔玛都对西蒙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很有好感,点过午餐,大卫·吉勒还主动向西蒙透露了一些并不算什么秘密的内幕。

    原来,暑期档票房惨败的《空间站》正是彼得·桑德斯牵线搭桥的项目,福克斯不但给予了这部电影1800万美元的高规格制作预算,最好的电影档期,福克斯影业总裁罗纳德·戈德伯格还亲自挂名了执行制作人。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空间站》的女主角,名叫凯特·卡普肖,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未婚妻。

    听到这些,西蒙也顿时理解了福克斯的所作所为。

    原时空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世纪的最后三十年时间,好莱坞几乎就是斯皮尔伯格的天下。

    凭借《大白鲨》c《外星人摄影机拍摄的话,或许也足够了,但这样就太浪费你的剧本了,为什么不做成一部标准的35胶片电影呢?”

    西蒙顿了下,道:“大卫,我本来就打算利用35胶片拍摄。”

    大卫·吉勒这次语气同样顿了顿,道:“你是说,15万美元,35胶片拍摄?西蒙,你要明白,虽然看起来只是两种规格不同的拍摄模式,但16电影和35电影,却绝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制作规格。你这部电影还涉及到大量篇幅的外景戏份,没有一个完整的专业剧组支持,想要实施拍摄是非常困难的。所以,15万美元,根本无法完成这部电影。”

    听到大卫·吉勒这位拥有几十年制片经验的好莱坞知名制片人这么说,西蒙终于确认了这段时间以来心中一直萦绕的某个疑惑。

    原版的《罗拉快跑》,各方面的制作水准,无论是画面c配乐c灯光c布景乃至剪辑,都完全没有太多低成本电影的迹象。西蒙原本一直觉得,这或许是导演汤姆·提克威的天才属性使然。电影行业的制作成本,弹性从来都是非常大的。

    而且,西蒙也不太了解德国电影制作的普遍规格。

    记忆中的35万德国马克,换算成美元,大概有18万。换算成人民币,那也是差不多150万。150万人民币,在1998年,制作一部电影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随着这些日子亲自对《罗拉快跑》各方面筹备的深入进展,西蒙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拥有的资金想要完成影片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西蒙甚至开始下意识简化一些场景的拍摄规格。

    现在,随着大卫·吉勒的点破,西蒙终于确认,自己很可能记错了《罗拉快跑》的预算规模。

    或许,原时空中,《罗拉快跑》的制作成本根本不是35万德国马克,自己应该是,少记了一个零!

    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