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章 庙乐之争

作者:淮左卧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夏五月,病已召集群臣道:“朕去年用水衡钱为孝昭帝修建平陵,如今已经竣工,太常请示朕该给先帝庙设什么乐舞,这倒难为朕了。朕如果没有记错,孝武帝庙至今没有加乐舞,是不是?”</p>

    宗正刘德道:“陛下说的是,至今没有加乐舞。这本是太常的职责,不知道为何太常一直没有奏报!”太常苏昌惊慌不已,忙起身道:“微臣……微臣还没有来得及呈报,望陛下恕罪!”刘德冷笑一声道:“陛下,孝武帝都驾崩近二十年了,太常却说没有来得及呈报,这不是失职,就是欺君!”</p>

    苏昌大惊失色,不敢开口,急忙望向大将军霍光。霍光起身道:“陛下,其实也不全是太常的责任,当初先帝要给孝武帝上庙号,群臣都反对,考虑到那时民怨沸腾,巫蛊之祸还没有肃清,所以孝昭帝只好同意暂不上庙号。这一耽搁就耽搁了十多年,所以先后几位太常都不敢提起这件事。后来陛下即位,太常多次对微臣提起,微臣觉得时候不到,因此也没有提起。如果陛下要怪罪,微臣愿意承担责任!”</p>

    病已笑道:“罢了,既然大将军愿意承担责任,朕也不追究了。诸位大臣都议一议,要不要给孝武帝加庙号,该加什么庙号,该上什么乐舞。”</p>

    霍光欣然点头,卫尉范明友率先道:“微臣以为孝武帝北征匈奴,西平羌氐,南讨夷越,东败朝鲜,功盖古今,应该加庙号。”太常苏昌附和道:“卫尉说的是,孝武帝修建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定正朔,协音律,焕然与天下更始,极大推动了文化发展,应该加庙号。”御史大夫田广明接着道:“又颁布推恩令、左官律等,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朝廷集权;设立刺史、均输官等,加强对地方监督和控制!微臣也以为应该加庙号!”廷尉李光接着道:“铸造五铢钱,兴修水利,建立一套选用官吏的新制度,实在是功劳巨大!”</p>

    霍光这时才总结道:“启禀陛下,天下臣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孝武帝功垂古今,应该上庙号高宗。”卫尉范明友、御史大夫田广明、太常苏昌、廷尉李光等人纷纷附议。</p>

    病已赞叹道:“大将军果然是先帝的忠臣,为先帝想得十分周到。朕当年险些死在诏狱,幸得先帝不弃,大赦天下,朕才捡回一条命。后来先帝临走之时,颁布一道诏书,恢复朕的宗籍身份,让朕有了立足之地。朕登基以来,无时不感恩先帝。想起先帝躬行仁义,重用名将讨不庭,为我华夏扬威,朕心向往之。高祖、太宗之后便是高宗,诸位大臣觉得这个庙号如何?”</p>

    刘德激动道:“微臣以为不妥!谥法载:‘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孝武帝虽然功垂古今,但晚年穷兵黩武,民怨沸腾,宗室屡屡兴起巫蛊,数万人惨死,功劳难以掩盖过失。微臣以为当上庙号世宗,为守成令主。”丞相蔡义、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农魏相、少府后仓纷纷附和。大鸿胪宋畴见两边争执胶着,不敢开口。</p>

    霍光怒道:“世宗暗喻世系传承转移,支系入继大统。当年商世宗祖甲就是商高宗武丁的第三子,承继的便是兄长商王祖庚的位子。孝武帝是嫡子,岂能上庙号世宗?何况,先帝开疆阔土,功劳巨大,区区世宗岂能彰显先帝功绩?陛下,微臣以为当上庙号高宗!”</p>

    这时蔡义扬声道:“大将军这话不对,正如宗正所说‘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微臣以为,孝武帝功劳虽大,但德不配功,如果贸然上庙号高宗,必然引起天下非议。纵观孝武帝一生,前半期雄才大略,开疆阔土,涣然与天下更始,万民受益,是盛世明君。但后半期穷兵黩武,国库空虚,百姓怨声载道;八次封禅泰山,奢靡无度,好大喜功;且重用酷吏,屡屡兴起巫蛊之祸,弄得朝廷不宁,天下不安。”</p>

    霍光一时语塞,脸色难看。蔡义苦笑道:“大将军辅佐孝武帝,应该最清楚。当年先帝执政晚期,国家矛盾重重,百姓流离失所。先有南阳的梅免、百政反叛,再有楚地的段中、杜少反叛,接着是齐地泰山、琅邪一带的徐勃反叛,然后是燕、赵之间的坚卢、范主等反叛。他们少的有数千人,多的有数万人,攻打城邑,释放囚犯,诛杀官吏,天下震惊。先帝派绣衣御史范昆、暴胜之、江充等发兵镇压,但叛军仍然此起彼伏。最后不得不采取剿抚并用的方略,这才强行镇压下去。由此可见,先帝晚年实在不能称为明君!”</p>

    车骑将军张安世也附和道:“孝武帝晚年让上官桀、桑弘羊辅政,结果二人先后反叛,甚至要诛杀大将军。大将军,从这点来说,先帝用人不明,险些酿成大患,不是吗?”张安世一番话说到霍光心坎,想起后来险些夺了自己权位的前丞相田千秋,霍光黯然神伤,默然不语。</p>

    病已感慨道:“丞相所言极是,大将军就不要坚持了,朕以为上庙号世宗是最合适的。另外,奏《盛德》《文始》《五行》之乐舞,告慰先帝英灵!同时,凡是先帝巡幸过的地方,都要立庙祭祀。”霍光无奈道:“微臣遵旨。”</p>

    大政刚议定,长信少府夏侯胜就上书反对为孝武帝立庙。夏侯胜在奏疏中道:“微臣以为古法不可废,古语说非有大功于社稷,不得加庙号。孝武帝虽开疆阔土有功,锐意革新,对社稷多有裨益,但晚年罪过太深,功难掩过!一是奢靡无度,屡屡封禅泰山,造成国库空虚,沿途百姓怨声载道。二是动辄兴起北伐、西征,为使一人封侯而耗费钱粮无数,徒劳无功,劳民伤财。三是重用酷吏,制造冤狱,天下百姓多遭横祸,黎民生活水深火热。四是晚年巫蛊之祸,后宫嫔妃、朝廷大臣、京城百姓多遭屠戮,连卫皇后、卫太子、史皇孙都被无辜牵连,天怒人怨。微臣以为孝武帝无德泽于黎民,望陛下体恤下情,不要为先帝立庙,以免使天下臣民心寒!臣沥血上奏,虽死无悔!”</p>

    奏疏呈上,群臣哗然。大将军霍光厉声道:“夏侯胜诽谤先帝,实为大逆不道!微臣请陛下降旨,命廷尉将其收监,以大逆不道罪判夏侯胜死刑,并夷三族!”丞相蔡义和御史大夫田广明纷纷附议,一时朝臣齐齐附议,唯独少府后仓一言不发。</p>

    病已怒目道:“夏侯胜是长信少府,当初是大将军举荐,朕听说他会算卜,既然他已经料到自己必死,朕成全他。传旨,将夏侯胜下狱。另外,擢拔前大鸿胪韦贤为长信少府。”</p>

    田广明接着道:“启禀陛下,微臣还要参核一人,此人就是丞相长史黄霸。夏侯胜诽谤先帝,群臣都在弹劾书上签名,唯独黄霸拒绝弹劾,此人必定与夏侯胜是同党!微臣请旨,将黄霸一起治罪!”</p>

    病已突然想起黄霸,惊问:“朕记得他之前是廷尉正,因为断狱公正,擢拔为丞相府长史。此人为什么不肯弹劾夏侯胜?丞相,你知道吗?”</p>

    蔡义无奈道:“启禀陛下,此人迂腐,仗着学了一些儒家之术,妄议朝政,狂背至极,陛下千万不要放在心上。既然他不肯弹劾夏侯胜,那就判他与夏侯胜同罪便是。”病已冷笑道:“迂腐,果然是迂腐。将二人下狱,让他们到牢里好好反省反省!”</p>

    给事中丙吉暗暗忧心,正打算入宫劝病已,途中碰上宗正刘德。丙吉叹息道:“夏侯胜与黄霸是忠臣,就这么糊里糊涂杀了怪可惜的,而且还要夷灭三族,恐怕会引起非议吧?”刘德大笑道:“依我看,陛下未必会杀他们!夏侯胜在奏疏中说到了陛下心坎,陛下不仅不会杀他,将来还会重用他。”</p>

    丙吉一惊,“当真?难道陛下当殿下旨是为了堵住大将军的口?哦,我明白了,大将军是孝武帝的托孤重臣,他必然会全力维护先帝的荣耀。如今大将军震怒,满朝文武附议,加上陛下刚刚下旨为先帝立庙,这个时候夏侯胜上这道奏疏不是时候啊!这不是逼着陛下举起屠刀杀给大将军看吗?”</p>

    刘德点点头,笑道:“夏侯胜看来得吃些苦头了,不过也好,从这件事足可以证明,他不是大将军的人,恰恰是忠臣啊!”</p>

    二人进宫面圣,病已招招手道:“赐坐!你们一起入宫,是不是为了夏侯胜的事?”二人齐齐点头,病已叹息道:“夏侯胜和黄霸都是忠臣,朕心知肚明,可惜就是太笨了!朕已经降旨为先帝立庙,他偏偏这个时候往刀刃上撞,他真以为朕不敢灭他三族?就算朕不灭他,大将军会放过他?大将军是先帝的坚定维护者,会纵容他如此放肆,诽谤先帝?众目睽睽,朕如果不处置他,如何向大将军交代?天子威信何在?朕以为这件事你们应该明白,没想到还是有人犯浑!”</p>

    刘德无奈道:“陛下息怒,夏侯胜等人过于自负了,没有为陛下着想。自古为先人立庙者,都是嫡系大宗的责任,陛下这么做,既是为了表彰先帝功绩,也是为了彰显陛下嫡系子孙的身份,确立卫太子大宗的地位。夏侯胜未必不懂,只不过没有体会陛下的艰难。不如让他们吃些苦头,说不定就能理解陛下的难处。”</p>

    丙吉忧心道:“廷尉府在李光手里,自从黄霸调任丞相长史,廷尉府又落入大将军手里。微臣担心大将军会指使廷尉逼迫二人认罪,把案子做成铁案!”病已仰天大笑道:“他们如果敢这么做,朕就陪他们赌一局,就赌夏侯胜和黄霸两条命!”</p>

    不久廷尉李光亲自审问夏侯胜,厉声道:“夏侯胜,是谁指使你上的奏疏?是谁授意你恶意诽谤先帝?今日如果不招,我这廷尉府有的是刑具伺候你!”夏侯胜冷笑道:“阁下想让我招什么?想让我供出谁?”李光贼笑道:“不是我让足下供出谁,是足下受了谁的蛊惑?当日朝廷,人人都附议参核你,唯独少府后仓一言不发。是不是他指使你这么做的?”</p>

    夏侯胜虎躯一震,怒道:“呸,你们想冤枉少府,不妨直说,何必拐弯抹角?我与他素不相识,你们想冤枉他,找错人了!”李光大笑道:“是吗?这话恐怕不实。少府曾师从大儒夏侯始昌,成为研究《孝经》的博士。而足下也曾师从夏侯始昌,成为研究今文《尚书》的名士,又开创了‘大夏侯学’。你们师出同门,还说没有关系?再者他是少府,执掌皇宫财赋;你是前长信少府,曾执掌太皇太后宫中事务,这还叫没关系吗?我看你是死鸭子嘴硬,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不知道本官的厉害!”</p>

    夏侯胜大怒,“含血喷人!你们……你们……无耻!”李光眯着小眼,贼笑道:“既然足下不肯招认,咱们只好伺候伺候足下了。”</p>

    翌日朝廷议罪,霍光依旧坚持将夏侯胜、黄霸夷灭三族,以儆效尤。宗正刘德起身道:“陛下,与其夷灭三族,不如让夏侯胜认罪。即便夷灭三族,天下儒生依旧认为夏侯胜是忠臣,认为他说的话是逆耳忠言,依然会诽谤先帝。如果夏侯胜能够认罪,将自己的话收回,那么天下儒生便会受其影响,不仅不会诽谤先帝,还会争相颂扬陛下!”丞相蔡义、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农魏相、少府后仓齐齐附议。</p>

    病已大喜道:“好主意,好主意啊!朕以为宗正这主意不错,杀人不过头点地,如果能让他们悔过自新,不仅能保住先帝的名誉,也为挽回朕的颜面。大将军,你觉得如何?”</p>

    霍光皱眉道:“陛下,此等罪大恶极之人都不处置,将来如何教化天下人?”病已扬声道:“朕再说一遍,朕不是不处置夏侯胜,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知错认错,教化世人之后再处置他们。另外,朕听说廷尉已经开始审问了,审问的结果如何?”廷尉李光惊得面无血色,忙支吾道:“陛下……他们……他们死不悔改!”霍光心下一惊,暗道一声:“坏了!”</p>

    </p>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