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九十六章 姜为国:我被表扬了!

作者:锦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姜为国本就嗓门大,这一番话说完,面色泛红、微微气喘,自己都快把自己感动哭了,像宣誓一样。

    郑和平也被他感染了,拍着他的肩膀道,“好,如果人人都像为国同志这样,就算在乡下,也迟早有一天被你们建设成县城,能建设成更美好的明天!为国同志有这份心、这份行动,就已经是大石头村最有觉悟的了!”

    “刘秘书,回去后把我办公室那本新字典拿来送给为国同志,这么好的同志,必须要鼓励!刘记者,你也宣传宣传他的事迹,这样都不是典型,谁还能是典型?”

    嗷呜!

    姜为国激动的要哭了!

    这可是副县长、大领导,他的肯定比以前村长王茂生的肯定更有说服力。

    这么激动的心情当然第一个要跟最亲近的人分享。

    “媳妇儿你听见没?人家郑副县长都表扬我了,你要是再不好好跟我认字看书,你就要落大后了知不知道!”

    李求娣正也替自家这口子高兴呢,被县领导夸奖,整个县也没几人呀,冷不丁自己却又成了姜为国口里的反面教材。

    啊呸,这人他怎么这么讨厌,就不能给她点脸面,在副县长跟前也光荣一把?

    李求娣心里恼火,脸上就有些尴尬,只能低着头道,“我知道了,肯定好好学习。”

    要是早知道姜为国还有这么长脸的时候,她肯定也跟他一起发愤图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唉,别问,问就是真后悔。

    姜为国拍拍她的肩膀,“知错能改就好,往后每天晚上再多认五个字,你男人带你在知识的高空飞啊飞!你男人跟着红旗走、你跟着你男人走,准没错!”

    哎呀,姜为国胸中只觉得涨的慢慢的,满腔豪情无处说。

    可能传说中的涨奶就是这种感觉,好想喷发出来。

    但郑和平还在跟前,他也深知自己那点文学熏陶只是皮毛,还没有真正熏陶出人家的那个味道,就不献丑了,等郑和平走了,再作它十首八首。

    “郑副县长,要不你们就在这照个相,到时候可以登到报纸上去。”林妙妙道。

    这主意不错,确实需要照片。

    郑和平招呼姜为国过来。

    “那个领导,我能不能也跟着照一张,我这辈子还没照过相片呢。”李求娣用手撩了下被吹乱的头发,有些不好意思道。

    她也想上报纸!

    然后拿回娘家好好让姐姐们看看!

    郑和平正为自己发现了大石头村这么优秀的村庄而高兴,这样充满正能量的新闻报道出来,说不定他也能在上级那里出个小风头,心情正好,便同意了。

    原本郑和平应该站在中间,但姜为国和李求娣又是两口子,所以站在中间的就成了姜为国,真是好大的牌面。

    在村里人羡慕的眼神中,咔嚓咔嚓,林妙妙给他们拍了好几张。

    “姜泥鳅同志,听说你跟姜为国同志还盖了蔬菜大棚,说起来,我还吃过我太太在你们那买的蔬菜呢,确实好吃,能不能带我去参观一下?”

    姜泥鳅的地还没犁完,姜为国也没有弄,倒是也不差这一两天,只是这样就耽误后面村里别人借用老黄牛了。

    “我们没事不差这一会儿。”

    “是啊是啊,你们先陪好领导再说!”

    这可是整个村里人都跟着脸上有光的好事!

    于是众人就那么愉快的离开了麦地,到了姜泥鳅家的蔬菜大棚。

    吴大壮和田秀禾上午卖完菜,下午就在这里干活,见到突然来了这么多人都有点懵。

    这里是姜泥鳅的地盘,他介绍了两个人,“我们家只有我跟小鱼两口人,要是没有他们,根本忙不过来这么多活儿。”

    两口人?

    郑和平公务繁忙,又不是街道办事处的大妈,怎么可能知道下面村子里那些家长里短,对于姜家的情况并不知晓。

    只是这种人口结构和人口数量,都明显是不正常的。

    他看向一直拉着姜泥鳅手,懂事、爱笑、还嘴甜的姜鱼,她的妈妈到底怎么了?

    郑和平也是人,事到眼前,也有点八卦的心思,但这可能会让人家尴尬的事情还是不要问了。

    林妙妙却没有这种顾虑,她要报道这对姜家兄弟,肯定要全方位了解人家的,她记在小本本上,等等私下再问。

    田秀禾比吴大壮机灵、胆子还大,她的小嘴惊讶的张着。

    天啊,她就知道老板姜泥鳅厉害,现在连县领导都来了。

    老板对他们这么好,当然要多替老板说说好话,这种时候,要是不让人知道他有多好,还等什么时候?

    “老板每个月给我们十块钱,干的活也不算重,有时候还送我们点地里的小青菜,这几天春耕忙,还让我们早点回家,再也没有比老板更好的人了!”

    田秀禾也是胆子大,话不仅说的利索还漂亮,像吴大壮,就只会闷着头点头了,腿哆哆嗦嗦的。

    “十块钱?那确实还行。”

    县城里工人的工资是三十块钱左右,进去的学历最差也要初中毕业,而且正式工的名额都是有定数的,缺一个才能补一个。

    以前乡下孩子太穷,能念到初高中的很少,大多都不认识几个字,能在家门口赚到十块钱,还能照顾家里的活儿,挺不错了,去县城干临时工也就十块钱。

    姜泥鳅笑笑,他原本等到过最多半年、做少三个月,这两人安定下来,大棚里的活变多,给他们把工资提到十五块的。

    现在说有种讨郑和平高兴的嫌疑,所以还是没说。

    郑和平更好奇的还是那些本不该在这个季节出现的蔬菜。

    姜泥鳅为了研究蔬菜大棚看了很多农业的书,带着他进去解说,说着头头是道,郑和平也发现了。

    “你也看了不少书?”这对兄弟有意思。

    看着这生长旺盛的蔬菜,郑和平感慨,脑子是个好东西、知识也是好东西,怪不得都是农民,人家能赚钱。姜泥鳅的成功,是有理由的。

    “是,我起初也是听小鱼的干爸提起过种地上的科技知识,就起了看书研究的心思,让他帮忙再大城市的书店带的书,然后捣鼓出的这些。”

    “好!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既然你们兄弟都喜欢看书,那往后就坚持下去。别的我说不好,但现在大力发展的是科技,没有知识、没有脑子,干靠力气又怎么能富裕?”

    农民这样的老百姓手里有钱,那才能让整个国家都富裕起来,郑和平真真实实的佩服了。

    如果是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是根本没有办法沉下心思的。

    大石头村,真的是要重视起来!

    咪咕杯初赛**倒计时两天啦!加油!不要忘了给这本书**票呀,还有可能中奖。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