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少年游 第八十一章 凝碧池头奏管弦(一)

作者:曾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一天黄昏,安重诲也在签押房里与顾惜文讨论曾葆华。

    “此子已经成了心腹大患,必须除掉!”安重诲一捶桌子,恨恨地说道。

    “明公,官家为何对这曾十三如此厚待?我们几方下手,终于逮到机会,将李四郎逼上死路。他只是那么一跪,轻轻松松就免了李四郎的死罪。官家的心思,真是让人难以捉摸。”

    顾惜文苦着脸说道。

    “官家这是在为千秋之后做打算。曾十三郎,是他为新君预备的,自然要大力提携,施以重恩。”

    安重诲不愧是李嗣源的至交好友。

    顾惜文脸色更苦了,“明公,李三郎与曾十三有救命之恩,官家如此安排,该不是属意他继承大统?”

    “胡说八道!李大郎不在了,不是还有李二郎和李五郎吗?我看,这大统十有八九要由菩萨奴来继承。只是他性子软弱,官家想让阿三和曾十三为左膀右臂,仗为爪牙。”

    “明公,李三郎与曾十三关系密切,官家不怕以后这两人暗中联手,架空新君?”

    “你小看官家了。”安重诲冷冷地说道。

    “官家跟随武皇、先帝征战多年,位高权重,已然到了‘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地步。尤其是先帝继位之后,颇受猜忌,几次流言毁谤,差点就要被先帝下狠手。幸好枢密院使李公(李绍宏)时任宣徽院使,能在先帝面前为其开脱,这才免祸。”

    “你觉得李公无亲无故,会平白为官家开脱吗?同光四年,官家刚从河北成德军入朝,魏博军故卒旧部就在贝州叛乱。整个平叛过程风谲云诡。官家在石驸马劝告下,意欲南下,取汴州自保。齐州防御使王晏球、贝州刺史房知温、北京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平卢节度使符习当即就响应,率兵前来汇合。何等默契!”

    “官家入洛阳后,传令各地寻访诸王和先帝皇子,好生优待,不可伤及性命。结果呢?李存确、李存纪是我暗地里派人去杀掉的。而申王李存渥、永王李存霸死于乱军之中,薛王李存礼和皇子继嵩、继潼、继蟾、继峣皆不知所踪。真是天意啊!而后不久,魏王继岌就在渭南县自缢而死,征蜀大军则在任圜的率领下归附。”

    “到如今,你知道我为什么敢叫安五子去逼杀任圜了吧。”安重诲阴恻恻地说道。

    “明公,你是说魏王继岌之死,任圜有着天大的干系。他死了,官家也安心了。”

    “兴教门之乱,先帝身故,天下瞩目魏王。他不仅是诸皇子中身份最尊贵者,母又是刘皇后,手里还有征蜀大军,天时地利人和。他不死,官家该如何办?”

    “魏王原本想退守凤翔,传书各地,联络诸镇,聚兵勤王。结果内宦马彦珪、李从袭劝他驰援洛阳,以救内难,而任圜又自告奋勇,领军护住辎重粮草在后缓缓而行。大军行至渭河,西都留守张抃烧断浮桥,数万兵马居然不得渡,只能循河而东。至渭南,谣言从中帐出,不两日遍传全军,左右居然悉数溃散。”

    “当时魏王身边的人,内宦者马彦珪、李从袭,主军者任圜,都得周全回洛。而后马彦珪奉诏去北都,途中居然遭贼人所杀。李从袭畏惧,躲在宫中,后又主动请去北都。最后在皇觉寺也掉了脑袋。所以这任圜,早晚都得死啊。”

    说完这些,安重诲意语索然,摆摆手道,“不说这些烂谷子的陈年旧事了。官家看重了曾十三,所以才留到御前听用,好细细观察。李阿三在新君那里,最多不过一位王爷。是做王爷的亲信有权势,还是做新天子的顾命重臣有权势?曾十三不傻,应该想得清楚。”

    “只是本相万万没有想到,想不到这小子如此争气。奔袭汴州,有风险,但并不大。只是没有想到居然让此子做得如此完美,五分功劳硬是做成了九分。唉,要是我家几个孽子能有他一半本事,我也瞑目了。”

    “可恨可恼!要是早知此子有如此本事,他还是洛阳县尉时,我就多加笼络。再不济也不让李阿三得了这份大恩情。”

    顾惜文心头一转,凑到安重诲耳边低语了一番。

    “什么!”安重诲猛地站起身来,攥着拳头问道,“你说得是真还是假?”

    “属下不敢有半句欺瞒明公!”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阙《鹧鸪天》居然是曾十三做的,还是为巧儿做的。想不到,他还有这份文采,难怪我说官家怎么这么快就下定决心了。读书好,读了书就没有那么死脑筋了。”

    “明公,属下不大明白。”顾惜文迟疑地问道。

    “从前唐到伪梁,为故主殉节者,不是武将牙兵,就是内宦宫嫔,文官士子倒是少之又少。还不是因为读了书,知道审时度势。”

    顾惜文一脸的尴尬,这话是把天下文人士子都骂尽了。不过武将谋反从逆者多,但也有王彦章、元行钦等战败求死者。文人死节者,数来数去,似乎找不到几个。

    “既然如此,那这事还有几分转机。曾十三要是为我所用,倒是如虎添翼。顾先生,你去把老康头叫来。”

    第二天下午,曾葆华散直出宫,回家的路上,突然有一老汉拦住去路。

    “见过曾军使。”

    “你是何人?”

    “回军使的话,小的叫安孝康,奉主人之命,给曾军使呈送书信。”说罢,老汉递上一封书信。仔细一看,其实他应该只有四十岁出头,只是长得有些老相而已。

    曾葆华打开一看,一行娟秀的字欣然入目。

    “明日申时两刻,城西菩提寺二佛殿。”

    抬起头来,却发现那老汉已经扬长而去。果真是枢相府的家仆,能给我弯腰行礼,已经天大的情分了。

    菩提寺左右,林木茂密,郁郁葱葱,清凉静心,别有洞天。走进寺里,只见丛竹繁衍,小鸟集翔,假山叠嶂,流泉峥琮,使得这座古香古色的寺院充满灵气。大殿前有两颗硕大的银杏树,华如庭盖,又如左右哼哈护法。

    来到这二佛殿,只见里面供着两尊高大镀金铜佛像。曾葆华将杨崇义和吴宝象留在殿门外,自己慢慢踱了进去。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曾葆华转了一圈,无心看这两尊慈悲的佛像,却想起一首诗来。他刚念出上句,有人在佛像后面念出下句,“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