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卷 第二章 潼关城头的剑仙

作者:脑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潼关城外,满清东路军大营。

    豫亲王多铎今天起的很早,多年的戎马生涯让他即使想睡个懒觉,到了晨起掌号的时候也会自然转醒。

    此次进取中原,朝堂内也不是风平浪静的。兄长多尔衮虽然贵为摄政王,但是毕竟不是皇帝,不能只手遮天。身边还有同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

    虽然今年多尔衮趁着定鼎北京之际,将济尔哈朗从摄政王改封为了辅政叔王,但始终都是身边的肘腋之患。

    多尔衮太需要战场上的不断胜利,来确定自己朝堂上的威望了。

    去年入关之前,范文程给多尔衮制定的战略规划,最大胆的构想也不过是以黄河为界。

    可即便如此,朝中也有不少的贝勒,额真都私下里认为这个计划实在是太过冒险。

    中原花花世界锦绣江山的确不错,可那终究不是满人的久居之所。最稳妥的还是依照旧例,趁着明朝内乱之际,大肆掠抢一番也就是了。

    可是多尔衮力排众议,不但去年把都城从沈阳迁到了北京。今年又制定了更为激进的战略计划。将大军分为两路。一路攻打李自成的大顺,一路攻打远在南京的大明。

    两路大军双管齐下,要一举定鼎中原。一役毕太宗皇帝当年的未就之功。

    至于东西二路大军的统帅,多尔衮不放心交给别人,就分别让自己的两个兄弟,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担任主帅。

    阿济格年长了多尔衮许多,关系也并不是很亲厚。所以被委派为西路军的统帅,从蒙古绕道攻打山西、陕西。面对的是比较难啃的大顺军。

    而多铎自幼跟在多尔衮身边,等于是多尔衮看着多铎长大的。前年太宗皇帝大行的时候,多铎力挺兄长多尔衮继承皇位,当时也是出过死力的。

    黄河南面的大明军队羸弱无比,连李自成都打不过,自然更打不过女真铁骑。所以这差事最终留给了多铎,多尔衮一心盼着他能多立些功劳,为自己在朝堂之上增添几分筹码。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清军两路分兵逐鹿中原的时候,大顺这边也积蓄了一年的力量,进行绝地反攻。在河南怀庆附近连战连捷。

    不得已之下,多尔衮只好下令让南下的多铎大军暂停伐明的脚步,转而西进。先解怀庆之围,之后攻取潼关。与阿济格部南北夹击大顺军。

    怀庆之围好解,可是潼关却不是那么好拿下的。先不说潼关地处要害之处,每朝每代都要例行的修缮加固。就是李自成老营的人马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好在这次跟随多铎一起伐明的有怀顺王耿仲明和恭顺王孔有德。这耿仲明先不去说,单说这孔有德,最擅使红夷大炮。私下里自号乌真超哈之祖。

    手下的私兵不单会操炮,而且会铸炮。在清军的范围内,若论起操炮的能耐,可以说无出其右。

    孔有德是崇祯六年降的满清。有人说如果孔有德若提前十几年投降清朝。恐怕努尔哈赤也不会在宁远城下折戟沉沙了。

    这一次攻打潼关,孔有德派出心腹家丁使用红夷大炮轮番轰击顺营,所向披靡,实在是大大的出了一番风头。

    在血战十余天后,李自成终究还是不敌。最后投子认负,连夜败出了潼关返回长安。

    就在昨天晚上,潼关的守将马世耀递来了降书,说要今天早上开门献城。

    对于马世耀的投降,多铎到是不感到意外。这几日潼关城外大战,李自成应付得捉襟见肘。

    而且北边也来了最新的密报,另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统帅的大军已经到了陕西榆林一带,兵锋直指长安。

    李自成若还敢在潼关恋战,那么在自己和阿济格大军的前后夹击之下,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能兵不血刃的接手潼关,多铎自然是极高兴的。潼关距离长安只有几百里的距离,兵马旦夕可至。

    自古以来从没听说过潼关失守,却能守住长安的。看上来这夺取长安之功非自己莫属了。

    自己临出北京之时,兄长多尔衮反复嘱咐:汉人人数众多,十数倍于我大清。此次出兵务必恩威并施,不可一味贪杀。

    所以多铎今日准备给足马世耀的面子,决定自己亲率大军接受马世耀的献城投降。

    不过面子是面子,这伪朝流寇的伯爵和自己堂堂大清的亲王自然是没法比的。因此多铎早晨故意拖沓了些时间,直到吃过了早饭,鼓响了三遍之后才不慌不忙的领军出营。

    虽说只是简单的入城受降,但多铎领军多年,攻守之间颇有名将风范,行军自是谨慎周全。自己这次带着大队人马入城,可主营却也没有拆去,反而留下了一少部分看守。

    前些日子和李自成在潼关之外血战,孔有德的操炮之功不小。想来日后朝堂上论功的话,孔有德的功绩也是名列其前茅的。

    多铎深知雨露均沾的道理。这次入城便没有让孔有德随行。而是让他率领本部人马看守主营。自己则亲率大军和耿仲明一起进城受降。

    等多铎统帅大军磨磨蹭蹭的到了潼关城外时,太阳已经升的老高。早晨那些衣着怪异的人马早已进入城中。

    城外只留下了马世耀和大顺的一干官员。一个个的在城门口大眼瞪着小眼,面面相觑。

    这一大早晨,几千来历不明的人稀里糊涂的就进了潼关,而且上来就抢占了城头,府衙等关节要隘。偏偏任凭你怎么问话也不回应。怎么想着这事儿都里外透着古怪。

    多铎也是离得老远便看到了大开的城门和城门口犹疑张望的马世耀等人,心中不免有些不快。

    “这马世耀好不懂事,怎么说我也是亲王之尊。如今给你好大面子亲自前来受降。你要是懂点事情的也应该早早的跪在城门口。

    像这样在城门口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的,可真是一点尊卑礼节都不懂了。怪不得这帮子流寇成不了大事,窥一斑而知全豹耳。”

    而与此同时,马世耀自然也看到了多铎的大军。

    在清军正中的位置打出了三军司命旗和主帅旗。旗子下面有一匹白马。马上的将军一身石青色的亲王盔甲,腰间一条金黄色的勒甲绦明晃晃的扎眼。头上是一个金色的头盔,高高的火焰宝石胄是人,即便是一只狸猫从这么高的地方摔下来也跌死了。

    城门口的马世耀也是大吃一惊,他就在城门口的不远处,离得最近不过,看得也更清楚明白。

    马世耀的匪号叫飞天鹞子,当年在江湖上混过饭吃。穿房跃脊功夫最是了得。普通的民房只要能扒住一个房檐就能飞身而上。

    今天见到那神仙般的道士从城头上一跃而下不由得大吃了一惊,暗想敢从这么高的城墙上跃下,这可就不是普通的江湖轻身功夫了。

    听说青城山有剑仙能御剑飞行,我向来是不大信的。难道今天开了眼界,有青城山的剑仙助我杀虏?

    还没等马世耀细往下想,只见那道士在空中转了几圈后再也转不下去,一头栽了去了。

    旁边的绿袍大将更惨,前面的马蹄刚越过了城头,后面的马蹄却直接拌在了垛口之上,一个倒栽葱,大头朝下连人带马跌下城去。

    就听到扑通、扑通接连的两声闷响,城下扬起了大片烟尘。尘埃中,那两人一马关节错位,奇怪的扭成一团,显然是被这一下摔得骨断筋折,身子抽搐了几下便不动了。

    多铎和耿仲明见城上的这一幕也面面相觑。不知道这究竟演的是哪一出,难道是城里有人不想投降我大清,于是在城头上来上一个跳城死谏吗?不过死谏的话直接跳城也就好了,干嘛要扮成这般伶人的模样......

    正当多铎和耿仲明胡思乱想之际,城楼上红光一闪,接着传来一个巨大的爆炸声,潼关城东门的整个城楼子都被随之而来的气浪掀上了天。这声巨响声势惊人,连城下的地皮都跟着震了三震。

    紧接着又是轰的一声闷响。那是爆炸过后,附近的城墙禁受不住,也跟着塌了下来,城头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无处躲藏,一起跟着塌掉的城墙跌落到了尘埃之中。

    多铎和耿仲明久经战阵,立刻知道这是大炮里面的药石填塞的太多,继而炸膛的声音。

    二人顺着声音看去,果然城头上被掀去一角,浓烟火光处满地的尸体,城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炸了膛的大炮所伤。

    “这哪里是什么死谏,分明就是城内有埋伏!恶贼想在城头发炮暗算本王!”多铎和耿仲明这时已经完全明白了过来。

    多铎身边左右的亲兵也急了,不管有用没用,竖起盾牌挡在多铎的身前。拥着他就往阵后跑。城上虽然一个大炮炸了膛,但说不准还有其他的大炮。

    这炮石无眼,若伤了多铎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要知道清军的军法最严,如果主子死了,这一干侍卫全部都得跟着殉葬。

    多铎十四岁起就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冲锋在前的时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自然不会被一个炸了膛的大炮吓倒。虽然调转马头跟着亲兵向阵后撤退,口中却吩咐道:“不要管我,速速抢了城门!”

    多铎被这炸了膛的大炮吓一跳的同时,却也看得明白。这城墙虽然塌了,可是垮塌下来的瓦砾砖石却只堵住了半个城门。

    这潼关城又高又坚。如果守军真的一心死守,虽然破城不是问题,但却不知道要填去多少女真好男儿的性命。

    如今城门洞开,旁边的城墙又塌成了一个斜坡,正是夺城的大好机会。于是不顾自己安危,赶忙下令速抢城门。

    只是多铎忘了,此番自己是来受降的,大部队都压在了后阵。跟随在身边的只有怀顺王耿仲明和几百亲卫而已。其他将官不够资格,并没有跟随左右。

    耿仲明听到多铎的军令,也不由一愣。

    “啊,夺门?这个事,不是.....我......我是大清朝的王爷诶~!”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