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天下纷争 第二十四章 调虎离山

作者:玩蛇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在济南过了新年,待了几天,陈暮准备出发,回洛阳。

    他没有去齐国,因为泰山书院和泰山学宫现在都在放假,现在去也没有任何意义。

    汉代开启了节假日和休沐假的先河。

    官员和学生都有假期,官员是五日一休沐,节日有定省假。

    学生团体主要以太学生和鸿都门学学生为主,放的是田假和授衣假,分别在四月和九月,相当于后世的暑假和寒假,一般是15天到20天。

    而汉朝三大节日,分别是春节、寒食节以及重阳节。

    至于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需要晋朝到唐朝期间才会被重视。

    所以根据目前的节日安排,学生假期主要是春节30天或15天的定省假,寒食节和重阳节分别是7日。

    另外还有冠礼、婚礼、丧礼、冬至、夏至、伏日、腊日、岁首等特殊假期和节气假,在1天到10天内不等。

    一年下来多的时候有60天,少的时候也有40多天。

    因此泰山书院和泰山学宫现在空荡荡的,就连沮授都回鸡泽过年去了,陈暮的弟弟妹妹也回了蒲阴,去齐国自然没什么意义。

    自黄河东流,朝发夕至,回去就艰难很多,毕竟是逆流而上,不如陆路快,所以就得走陆路。

    这次不需要绕远路去邯郸,直接从清河魏郡过去即可,总共要十多天。

    一月中旬的时候,踩着定省假的尾巴抵达了洛阳。

    别看大前年陈暮还在鸿都门学的时候一放就是四个月的假期,一直到接近三月份才回洛阳,但那是提前请了长假。这次没请假,当然得准时准点。

    虽然处于休沐期,但全国各地的官府并没有因此停摆,汉朝除了制定休沐以外,还有个轮换制度,为的是保证休假时机构正常运转。

    简单来说,就是平时一些官员的假期会更多一些,但年关的时候,假期会更少,如主副手之间轮换,主管单位轮换。

    尚书台大部分都是洛阳本地官僚,依旧保持着每天正常上班,不过为了弥补他们,一般年终奖会超级加倍。

    明光殿中诸多令史曹缘忙得热火朝天,一叠一叠的文件不断地抬进抬出。

    陈暮指挥着卫士将数十个大箱子抬进来。

    苟桂和蒋安连忙迎出来。

    “尚书令。”

    “嗯。”

    陈暮点点头:“今年大家都辛苦了,这是我从少府领的缣绢,发给大家吧。”

    全国官员工资由都内府发,不过额外奖金一般由皇帝给,所以是从少府的禁钱司或者水衡尉那调拨。

    苟桂欣喜道:“多谢尚书令。”

    蒋安一边安排人手来帮忙搬箱子,一边对陈暮说道:“对了,陛下前日命令少府和光禄勋打造了一批新的武器装备,公文批件在偏殿,等着尚书令批阅。”

    皇帝的事情一般就是走个过场,批阅后就放入档案里留存,陈暮心里若有所思,表面却不动声色地道:“嗯,我知道了,待会去处理。”

    看来汉灵帝已经开始在着手准备一支新军,就是不知道西园八校尉会不会还是历史上那几个人,或者说是另外一种场景。

    听说陈暮休假回来,下午汉灵帝就在西苑召他觐见,一月天气还有些寒冷,西苑的草地却已呈现青绿。

    料峭春风之中,汉灵帝坐在西苑的亭阁里观赏着奇花异草,身边美女环绕。

    仅仅是一个月不见,汉灵帝就胖了不止十斤。

    其实他以前也有些胖,但前几年的时候还只是感觉壮,不是胖。现在则大腹便便,脸色苍白,一看就是纵欲过度的模样。

    见到陈暮过来,汉灵帝将身边的人都使开,只留下新宠蹇硕。

    陈暮四下张望,确实有一段时间没见到张让赵忠了。

    历史上这段时期张让赵忠也完全仿佛隐形了一样,看得出来,夹在皇帝跟何进之间,他们的日子也有点不好过。

    “陛下。”

    陈暮走过去行礼。

    汉灵帝笑道:“子归,岁首过得如何?”

    汉朝把新年称为岁首,每到这一日,皇帝都要举行浓重的祭祀活动,今年陈暮休沐,自然就没有参与。

    陈暮答道:“禀陛下,暮在济南与大哥过的新年,顺便去看看青州如今的情况。”

    汉灵帝啧啧说道:“看来子归即便离开了青州,还是关心青州的百姓。”

    “这倒不是。”

    陈暮笑道:“只是看看新式水稻今年的产量,已经试种两年了,选出优秀种子栽培,以后如果能在江南地区推广,全国就能增产十之三四的粮食。”

    “十之三四?”

    汉灵帝睁大了眼睛,原本以为陈暮在青州只是普通地治理地方,没想到居然还在做那么大的事。他就算是傻子也知道,全国粮食增产十之三四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能多养活最少一两千万人口,如果现在的人口固定的话,以后全国就再也没有饥荒发生,大汉天下就真的江山稳固了。

    “是的。”

    陈暮认真回答道:“原来的粟和小麦,亩产大概在三石左右,而新式水稻亩产约四石,有些高产田甚至能达到五石。只是因为种植环境受影响,北方不适合种植水稻,因此臣才觉得将来在南方推广,必然能让全国受益。”

    “很好。”汉灵帝赞许道:“若这水稻真有那般神奇,那此事以后就交由你去办,若可以推广种植的时候,你给朕看看,到时候让你去做扬州牧,帮朕把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

    “多谢陛下信任。”

    陈暮笑了笑,拱手行礼。

    州牧制度本来就是西汉成帝时期的制度,只是后来被废了而已。

    但被废不代表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比如皇甫嵩平定冀州之后,汉灵帝就让他短暂地担任冀州牧,又担心他的权力过大,很快把他调离开。

    陈暮现在是尚书令,又去做刺史的话就是降职,为了表现对他的信任,汉灵帝就说让他做扬州牧。

    其实即便汉灵帝一直没死,真到了那个时候,估计也不会让他做太久。

    道:“所以朕找你过来,就是想商讨一下,看子归还有何敛.....哦不,收税妙计。”

    看来汉灵帝是把自己当送财童子了,不过仔细想想,汉灵帝这个人确实这样,只要能帮他弄钱,让他叫爹都行。

    陈暮在心里腹诽,脸上却凝重地摇摇头道:“陛下,去年的税已经收过了,今年才刚开始,再收的话,天下豪强就会疯掉,说不准遍地烽火狼烟,要修养一年,到今年年尾才行。”

    汉灵帝失望道:“这样啊,那好吧,看来子归也是无计可施了。”

    陈暮狡黠一笑:“那倒未必。”

    “哦?”

    汉灵帝精神一振:“子归有何妙计?”

    陈暮分析道:“既然新军不能扩大,那又何必执着于新军呢?削弱北军,一样能保持平衡。”

    “削弱北军?”

    汉灵帝皱眉道:“这可不行,北军都是固定常备军,同时也是朝廷倚仗的精锐,若想解散他们,恐怕会闹出兵变来。”

    陈暮笑道:“谁说要解散他们,臣的意思是将他们分出一大半人去打仗,调离洛阳即可。”

    分出一大半去打仗?

    五万北军,分出三万出去,再把剩下的两万安排去守卫洛阳附近的关隘,那城外驻扎营地,就只剩下一万多人,再组建一支两万人的新军,就可以达到制衡效果了。

    汉灵帝眼睛一亮,但又很快暗淡下去道:“只是现在天下承平,凉州安稳了,辽东也安稳了,没有地方可以打仗了。”

    “陛下莫非是忘了并州?”

    陈暮淡淡一笑。

    并州就是后世的山西,这可是个好地方,从这里源源不断远处去的煤炭,为后世的新中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可惜的是在汉朝,并州跟交州一样默默无闻,要不是出了个吕布,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地方。

    究其原因,是因为并州地广人稀,汉和帝时期人口统计,整个并州也就五六十万人。

    不谈后世一个县城都有那么多人口,单说在人口最密集的冀州和豫州,随随便便一个郡国人口就能在一百万以上,比并州整个州还多,可见其的战略意义有多小。

    没办法,山西嘛,汉朝人对煤矿没兴趣,导致当时的山西一没有开采,二呢,由于地质的问题,无法种地,对于汉人来说自然价值不高。

    因此即便休屠各部落占领了并州大半,只要人口和耕地面积最稠密的太原与上党二郡还在手里,朝廷就不太想大动干戈,花费巨额钱财去争夺一些没有用的土地。

    这也是为什么到曹魏时期,并州只剩下小片领土,雁门关外全给了鲜卑匈奴的原因。

    不是曹操没实力打,而是觉得没必要。

    所以听到陈暮说并州,汉灵帝这才想起来,去年休屠各部落南下,占了整个并州北部,如今只有太原和上党,连雁门关都好像失守了。

    当时汉灵帝还因此发怒,暂停了朝会,其实那时候他发怒还真不是因为这个,只是借题发挥,中断商议太子的事情而已。

    毕竟对于他来说,并州这破地方还真是个鸡肋,夺回来吧,浪费钱财,不夺回来吧,好歹也是汉土......

    如果后世的山西人知道汉灵帝,或者说整个东汉人都是这想法,估计得当场震怒或者落泪。

    可没办法,东汉的山西确实是这样,唯一的战略意义就是草原跟中原王朝的缓冲区,只要草原部落不至于打到洛阳来,那对于中原王朝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一块地方。

    想到如果说天下还有打仗的地方,确实就只有并州,汉灵帝就点点头:“朕明白你的意思了,陈汤曾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我泱泱大汉,怎么能容休屠践踏,朕过几日就开朝会,让北军出征。”

    好家伙,汉灵帝虽然目光短浅,但政治素养还是不错。马上就举一反三,明着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实际上就是为调离北军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陛下英明。”

    陈暮和蹇硕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同时拱手行礼。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