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谁主沉浮 第911章:父子交锋(求票)

作者:碧海思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吃过大亏的李渊,不仅把承天门修得高大坚固、易守难攻,正北门玄武门也是如此,然而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顽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被他仰仗、却又被他忽视干净的敬君弘、吕世衡为了自身的功名和野望,竟尔毫不客气的将玄武门打开,使李世民兵不血刃的进入了内宫。

    李世民和他的士兵过了玄武门,一路畅通无阻的绕开正南方的凝阴阁、承香殿、延嘉殿,闯到了甘露殿。再撞开甘露殿的吠门,整个太极宫就像一颗被砸开坚硬外壳似的松果,一层层剥开之后,露出一粒一粒香脆的松籽儿,只等被人享用。

    李世民没有到过成都城的太极宫宫城,但是宫城和大兴宫的宫城并没有多少区别,一草一木、一亭一阁都给他极为熟悉之感,只是李世民无暇多看,带着潜回成都的亲信一路风驰电掣闯到甘露殿。成都城对他而言,终究是一个陌生之所,他在这里的军队少得可怜,必须在被骗走的元从禁军返回之前,将父皇控制住,否则必死无疑。

    他也不是没有遇到抵抗,可是宫内的侍卫跟他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之师相比,说是不堪一击毫不为过。

    说起来,他走到这一步,也是李渊逼的,自从李渊拿下李建成的势力,便开始对李世民下手,父子二人虽未正面交锋,但李渊却以断粮、断武备的方式使本就艰难的李世民贫穷潦倒;在他看来,陷入断粮窘境的李世民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裁军,但这可能性不大,只因北方的隋军势大,李世民的力量本就不足,若是再将军队裁掉,隋军一旦入境,根本难以应对;二是对他臣服,就像李建成一样,回到成都城当个“乖儿子”,有李建成这个例子在前,他认为李世民也会对他臣服。

    然而,他算错了。

    李世民两样都不选,而是以大是大非、人个利益说动了与他对峙的阴平道大都督窦轨,窦轨见到李渊纵容李元吉祸害朝中官员,心知这种祸事迟早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有朝一日,若是有人说他窦轨谋反,李渊绝对就像对待刘文静一样对待他窦轨;而且依照当前的局势来讲,继承大唐国祚的极有可能是凶残暴戾的李元吉;以李元吉的为人,一旦如愿登基,对窦氏、对大唐都是个祸害。至于李建成已是瓮中之鳖、势力皆无,就算他还有东山再起之日,也镇压不住军权在手的李世民、李元吉。如此一一对比下来,李世民的上位,无疑最符合大唐利益、个人利益。所以等到李世民登门拜访,六神无主的窦轨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几经磋商、妥协,便在暗中归附了李世民。并在方方面面配合李世民策划这一场政变。

    若是成功引发李渊的多疑之心,将各支军队调离,以他的性格,必然调来李元吉护卫身边,这是一个巨大的变数。

    而李元吉不仅是李渊最信任的亲王,可以不用通报就可以出入宫廷,还是左卫大将军,执掌左卫数千士兵以及武川卫,最关键是这家伙人虽丑了点,但相当能打、相当凶悍,李世手心中大将根本没人是他的对手,要是他在宫廷之内,带着侍卫着,刘师立便率先将手中的横刀抛到地上,一见官阶最高的人弃械投降,余人纷纷做出相同动作,只听到叮叮当当一阵响,地上很快便堆起了一堆刀剑,李世民紧绷的心弦顿时为之一松,最后一个变数,终是兵不血刃的解决了。

    ……

    外边人声鼎沸,已经把李渊吵醒了,他从床塌之上惊而坐起,心惊肉跳的喝问:“何人在外面作乱?”

    这时,甘露殿宫监浑身发抖地跑了进来,一进来便一头扑倒在地,李渊虽然披散着苍白头发,穿着一身黄绸睡衣,不似平时威严隆重的打扮,可依旧不怒自威:“究竟是何人在作乱,快说!”

    宫监只是跪在磕头,额头触地砰砰直响,连一个字也不敢说。

    皇帝大势已去,他只是一个卑贱的下人,这时候说什么都是错的,得罪未来皇帝他会死;得罪未来皇帝的老子,也照样被急表孝顺的未来皇帝杀死。

    李渊见状大怒,还待再问时,却见到门帷一揭,侯君集、翟长孙已持血刀闯了进来,李世民目光凌厉地一扫,见里面毫无威胁,这才左右一闪,将李世民让了出来,后边又跟着李孟尝、窦师纶、丘英起、罗君副、殷开山等一大群人。

    一见里面没有凶险,众人便收了刀,与李世民一起向李渊肃然行礼。

    李渊见是李世民和他的党羽,脸色为之一变,冷冷的盯着李世民半晌,森然道:“原来是你,好啊好啊!使的好一手调虎离山之计。”

    “圣上!”殷开山见李世民无从应答,上前几步,向李渊郑重一揖,沉声道:“齐王李元吉密谋造反,臣等奉圣命秘密入朝平叛,恐致泄漏故不预闻。今赖祖宗有灵,齐王已然伏诛!”

    李渊听到“齐王已然伏诛”六个字,心中为之惨然,呼吸也顿时急促起来,他连吸几口气,强抑心头激动,将凌厉凶悍的目光从殷开山身上转到李世民的身上,狠狠地捶打床铺,恶狠狠的说道:“李世民,你行、你够狠!杀完亲弟弟,是不是也要把朕这个老子一并诛杀,一了百了?是也不是?”

    父亲目光中的毒怨,终是令李世民多了一抹愧疚,双膝一软便跪在地上,低着头,一言不发。

    “圣上,乱兵还未杀散,末将等先去平乱!”翟长孙得到殷开山示意,立即会意的和李孟尝将李世民扶了起来,将半推半就的李世民的拽了出去,窦师纶、丘英起、罗君副也跟了出去。那名宫监眼珠一转,也悄悄地退走。

    空旷的寝宫只剩下与李渊对峙的殷开山、侯君集。殷开山逼上前去,向李渊说道:“晋王奉圣上密旨,不顾身家命性命、深入虎穴讨贼,然兵力过少,为了让大唐将士少流点鲜血,还请圣上正式颁布诏书,废除齐王王爵。”

    侯君集大声道:“圣上,太子无功劳、无威望,如何能号令天下、对抗暴隋?末将以为能继承圣上大业者,非晋王莫属,今愿圣上上应天心、下顺民意,册封晋王为太子。”

    按照他们事先筹划,今天先将皇帝掌控在手,迫使他公开宣布李世民奉密旨入京平叛,定李元吉为贼,再利用天子名义清洗李元吉的死党,之后立“功勋卓著”、“平叛有功”的李世民为太子,过一两个月,再让天子禅位给太子李世民。

    这么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朝堂震荡,而李世民也能利用这段时间充分协调好各方关系,先分配好政斗结果的利益,然后好当众宣布,使朝堂能够顺利过渡。

    别的,也就罢了,关键的还是李建成。本来,李建成这个不稳定的因素也是在必诛之列,可他本人虽然无权无势,但还有一个远征南诏的李孝恭,这家伙和李建成铁得不能再铁铁哥们,要不是李建成多番周旋解救,早在第一次全军覆没之时,就被李渊当替罪羊给宰了,若是李建成死了,李孝恭定然放下南诏之事,起勤王之师,为李建成讨还公道,从而造成李唐王朝内战大战,正因此,李建成被大家从必诛行列中剔出,所谓“一啄一饮因果定”毫不为过。

    “朕这个皇帝,真的这么失败么?为什么?”李渊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杀戮无数生命,殚精竭虑、穷尽心思才建立起来的李唐帝国,会演变到父子相残、兄弟相残的局面。

    忽然又想到给他安全的李元吉,觉得身上一阵阵寒冷、心痛,因为他最信任的儿子已经变成冰冷的尸体了,若是他知道李元吉是被烧死、被李世民亲手杀死,恐怕会更加心痛、心寒。

    “正所谓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事业鼎盛的大唐王朝变成这样,圣上难道就没有一点自知之明吗?”如今李渊已经成了一个失败者,不管是在国事上还是在家事上,他都失败透顶,不值得侯君集去尊敬半点,他冷冷的说道:“圣上,这个说什么都没意义了,唯有晋王可以稳定大唐江山,唯有晋王才能击败暴隋,还请尽快下旨。”

    “你……”一丝屈辱之色从李渊双眼中一闪而过,他就算偏安一隅,也始终是掌控大唐江山的人物,可眼下却被麾下将军逼着下达这样圣旨。

    李渊冷漠地笑了笑:“你们以为把朕囚禁,朕就可以任由你们摆布了吗?不,绝不可能的。我李渊如果决意赴死,照样能给你们制造无穷麻烦,不是么?”

    殷开山也有些不耐烦李渊的自鸣得意了,他拍了拍手,不一会儿,一个头戴斗蓬的人走了进来,当他走到李渊面前,立即将斗蓬掀开。

    李渊看清对方的模样,不由失声叫道:“这,这怎么……”

    说到这儿,李渊的声音戛然而止,他发觉眼前这人简直就是另外一个自己,两人眉眼五官极为相似,不过眼前这人比自己要年轻了许多,两人所蓄胡须也有些不同,看起来眼前这个“李渊”还很年轻,但若是离得远远的,且头戴平天冠,一般人根本察觉不到真假。

    殷开山见到李渊震惊的模样,毫不留情的说道:“圣上,你以为自己自尽,就可以让殿下担上杀父罪名,从而受到千秋万代唾骂么?不可能的。如今整个宫城都已经被殿下控制了,我们之所以轻而易举的到达甘露殿,便是你视之为心腹亲信的敬君弘、吕世衡、刘师立、杜君绰、李开远、刘孝孙等将的功劳。如果圣上决意赴死,明天您依然会‘卧病上朝’、颁布政令,等‘您’禅位于殿下,郁郁不得志的‘您’便会沉溺于酒色,闭门不出,只能等到您生出皇子皇女、或是重大节庆的时候才偶尔露次面。即便这个办法瞒不了多久,朝廷也可以做出‘您’纵欲过度而死的事件。至于笔迹什么的,根本就难不住人,便是模仿不像…但只要殿下将大唐江山经营得蒸蒸日上,对您已经彻底绝望的文武百官…很快就能将您遗忘得一干二净。”

    “殷先生所言极是。”侯君集冷冷一笑,又对李渊说道:“圣上,‘您’可以生儿育女,自然也会有子女夭折;齐王可以‘谋反’,废太子、汉王、韩王他们也可以‘谋反’。您说是不是这样?”

    “好,不愧朕的儿子,这一手够狠毒!”李渊心头倏然掠过凛冽的寒意,他是皇帝,这些手段他再是清楚不过,而这,其实是李世民的意思,殷开山和侯君集不过是传话之人罢了,如果他不答应,那么一切都变成现实。他不想自己死了以后还要被人摆布,更不想自己的剩下的儿子“谋反”被诛,那他就只能在屈辱之中屈辱的活下去,他愣了半晌,忽然呵呵地笑了起来。

    “呵呵…哈哈!好,好,好!”李渊低笑变成了放声大笑,他愤懑地捶打着床榻。他一手建立的帝国就这么没了,不仅失去了至尊宝座,失去了他最信重的儿子,甚至连他自己的生死,都由不得他来作主了。

    一文一武相顾一笑,皆知威胁的目的已达,都很耐心的没去催,任由李渊发泄着心中的不满。

    笑得泪流满面的李渊过了好半晌,才喘息着躺回榻上,他扯过被子盖在身上,闭上眼睛,又停了一会儿,淡淡的说道:“你们出去告诉李世民;诏书,朕会如他所愿的下达,他想要什么,朕都可以给他。”

    然而不等万分欣喜两人有所反应,李渊又说道:“朕反了对自己信重有加的表弟杨广,遭到了今天的报应。李世民连杀弟逼父此等丧尽天良的事情既然都做了,那也一定会有报应的。朕就亲眼看那逆子如何一步一步遭到报应好了。”

    声调已经十分平静,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充满了滔天恨意,令人不禁冷入骨髓。

    ……

    半夜的变乱,到卯时就迅速结束了。

    宫廷内的钟声和往常一样,在既定时刻准备的响着。这也意味着兵变已经结束了,虽然太极宫的主人沦为阶下囚,但日常一如既往地正常运作着。

    而让李渊失望透顶的是,他作为大唐帝国的开国之君,也为这个帝国殚精极虑、昼夜辛劳了许多年,可到他宣布一系列政令的时刻,居然没一个死士站出来,反而欢天喜地的高呼“圣上英明”。这也让他意识到自己这个皇帝,当得有多少的失败。

    李世民所发动的玄武门之变,让他如愿以偿的当上李唐帝国的太子,但他的成功也以李元吉的死、李建成遭到罢黜为巴西郡王而告终,李唐王朝也从这一天开始,正式进入了李世民时代,事先的利益分配、清算也开始。

    作为“图谋造反”的李元吉的头号狗腿子,酷吏韩志自是人人喊杀的对象,可他毕竟拜李元吉所赐,在宫中组建了一张密集的情报网络,是以先一步察觉,迅速带着自己的亲信躲过一劫。至于其余武川卫则没有那么幸运了,都成为李世民用来收买人心的鸡,给杀得人头滚滚,造成了莫不拍手称快的效果。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