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谁主沉浮 第884章:广武涧,天赐之河(求票)

作者:碧海思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天午后,一支数千人组成队伍正在荥阳境内的官道上缓缓而行,杨侗望着两边的麦田和民房,心中颇为感概,当年张须陀身死,自己被架着上阵杀敌之时,这条官道数百里内荒芜人烟,人们藏身在荥阳、荥泽、管城、圃田等几座重要的城池内,一晃过了七八年,官道两旁完成变了样,大片大片稻田一望无际,此时正是稻子开花打苞时节,微风拂过,稻浪起伏。

    远处索水河边矗立着一架架巨大筒车,在水力的冲击下,正吱吱呀呀的转动,一个个竹筒正往高处河渠倒水;再远处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村庄,房舍大多新建,白房黑瓦映衬远方魏巍青山,如同一幅水墨画。

    经过两年多的修养,荥阳已经恢复了几分元气,虽未到鼎盛时期,但这里底子厚,又临近京畿,迟早会因为沟通南北、穿境而过的通济渠发展成大隋的经济重心。

    “圣上,要不要去农舍喝杯茶?”陪同杨侗出行的是阴明月,他们在东平郡人工湖呆了几天,然后巡视了济阴、梁郡,又从梁郡西进荥阳,如同已是荥阳县地界,用不了多久便到虎牢关,然后抵达河南郡,终回洛阳城。阴明月看出杨侗心有感触,便建议找个地方喝茶歇脚。

    杨侗看到前方有座规模颇大的茶庄,便令道:“前面有座茶庄,咱们去那休息片刻。”

    立刻有百骑疾奔而去,先一步安置安保措施,不多时,杨侗和随行的阴明月、杨沁芳、罗士信、王雄诞骑马到了茶庄前停下,几名侍卫带着茶庄主人迎了过来。

    杨侗的注意力被这几名‘茶庄主人’吸引住了,茶庄主人是五名男子,每个人都身上都带着战争创伤,一人缺了一臂、一人缺了一目、两人各自跛了一足,一人脸上刀疤,从眉梢一直延伸到了嘴角。

    他们颇为激动的上前行礼道,“卑职参见圣上。”

    “免礼!”杨侗见他们认识自己,连忙甩蹬下马,问道:“你们以前在哪支军队服役?”

    “回圣上,我们是第一军士兵,前年随罗将军、辛獠儿将军在弘农作战,在袭击丘行恭的战斗中受伤,伤好之后退役为民。后来被兵部安排到这里谋生。”一人激动的说道。

    “你们每个人都是大隋的英雄,是朕的好士兵!”杨侗甚有感慨,大隋这些年南征北战,虽是取得一场场辉煌大胜,可每一场大胜,都是这些士兵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多谢圣上赞誉。”

    “你们能自食其力吗?”第一军不仅是杨侗的嫡系,也是大隋主战之军,每场战争下来,都有极大的伤亡,虽然全军始终保持满编状态,但都是从其他军队补充过来的精锐之兵,流动性极大。杨侗虽然不认识他们,但是对负伤退役的战士十分关心。

    “幸赖圣上恩赐,卑职等人得以安排到荥阳谋生,并在地方官员帮助下,在这开办茶庄,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赚了钱。”一人激动的说道:“由于这里位置好,吃饭投宿的旅客极多,光靠我们几人根本忙不过来,便请十名负伤退役的战友过来帮忙。”

    “你们过了好日子却不忘拉一把战友们,朕深感欣慰!”杨侗高兴之极,又问道:“你们还有任务吗?”

    脸上有刀疤的士兵说道:“回圣上,卑职还在荥阳县武部担任职务,农闲时期,负责训练地方郡兵、民兵,刚集训回来。”

    “继续保持我第一军作风,为我大隋雄师培养出精悍的预役士兵。”

    “卑职遵命!”他只认识杨侗和罗士信,肃然行礼道:“请圣上、罗将军入内休息。”

    “今天天气这么好,就在外面喝碗茶。”杨侗对随行侍卫道:“去弄几张桌子出来。”

    “喏。”

    侍卫们很快在树下摆上桌椅,杨侗和罗士信坐了下来,而阴明月、杨沁芳、蓝雪儿、袁紫烟和几名修罗卫女将另坐一桌。

    不到片刻,行动便捷的退役士兵端来茶点,杨侗笑道:“这里虽然地势好,可以前是王世充和李密必争之地,几近于荒芜,现在人多吗?”

    “回圣上,自我大隋收复中原以后,朝廷陆陆续续将一些退役士兵、流民安置到了荥阳,人数多了不少。我们村现在三多百户人家,离满编的五百户不远了。”断了左臂那人笑着说道:“卑职以前是军务司政务,由于识字,且有一点理政能力,被大家举荐为河西村村长。”

    杨侗见他只有三十多岁,便笑道:“早日将吏员当到出了自己的想法。

    杨侗沉吟不语,方法是不错,可工程太大了,不说挖掘,光是需要搬运的废弃土石堆积起来,恐怕就是一座山,这年代没有工程车,光靠马车拉,这得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畜力?

    那几名茶庄之主默立一旁,听说是要搞工程,耳朵便一直竖着,那名继续在军地方担任军队的疤脸听到姜行本这么说,而杨侗又皱眉不言,忍不住行礼道:“圣上,能否容许卑职说几句。”

    “你说。”

    “圣上,朝廷是不是要从汜口条运河到汴口?”

    “正是。”杨侗心底一动,问道:“难道你知道什么捷径不成?”

    “卑职也不知道算不算捷径。不过卑职知道广武山有一条直达地底的巨壑,大家都叫它为广武涧,扰说这里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这名汉子说道:“卑职前年年底和郡兵到广武涧剿过匪,我们沿着广武涧追杀溃败的匪徒,直接就追到了汴口附近。”

    “水势如何?”

    “回使君,广武涧的水势是自西南流向东北,流到东北就浸入了地底,从断流处翻过约有三四里路的小山梁,就到自西向东流的旃然水,再往东就是通济渠,离黄河只有几里路。”

    姜行本大喜:“广武涧在何处?”

    “孤柏岭就有一段广武涧!”他往东北方向一指,说道:“孤柏岭就在那边,约十里左右。”

    “一起去看看,你带路!”杨侗起身命令。

    “喏。”这边退役战士应命。

    ……

    杨侗也没急着返回洛阳,在这个名叫王方的士兵带领下,一起来到了广武山孤柏岭。

    广武山位于荥阳郡黄河南岸,古称三皇山,又有敖山之名,当地人称邙山。楚汉相争之际,刘邦调广武君李左车在此教授太子刘盈操练兵马,因此名为广武山。

    广武山山势自河边陡起,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北面滚滚黄河紧贴山脚而过;西有成皋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而孤柏岭位于广武山西段,是个狭长山谷,万山丛错,群峰峥嵘,谷深坡陡,崖壁参差。

    一行人走在险峻的山道上,见右侧方居然有一个坍塌了的古营垒,杨侗道:“这里莫非就是刘邦和项羽对峙时的营堡?”

    王方接话道:“圣上,本地人称这残营为霸王城”

    来到营垒处,罗士信转了一圈:“这应该是哨塔,未坍塌前,定然可以看到孤柏岭东段全貌。”

    “圣上、姜尚书、罗将军,在上面也可以看到广武涧。”王方说道。

    “我去看看。”罗士信身手敏捷,三两下就上断墙,他还细心试了试,发现地面结实,这才让大家上去。

    众人一一登上。

    杨侗依照王方指点,用望远镜往东北方望去,一条如斧子劈开的巨壑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原本完整的一座山,硬生生被一条宽约三丈的山涧破为两半,自西南往东北延伸,下面的水流莹莹泛光。

    “圣上,这就是天然的河床啊!”姜行本放下望远镜,狂喜道:“这里地质坚硬,是最适合凿河之处,也是最不适合的地方。因为在这种地形里凿出来的河道,不会担心泥沙,能够保证洛水的水质,但也是因为太过坚硬,开河难度极大,但我们的难题通通让老天解决了,给了我们一条天然的河床。”

    “能用吗?”杨侗问道。

    “能,太能了。”姜行本激动的说道:“两头稍微一改,就能用上;引洛入汴工程是用洛水补充汴水,使汴水泥沙减少、河道得到改善,并非是用来通航,所以我们顶多必要的地方稍作平整即可使用。有这天然河床,我们引洛入汴的的大工程,还未开动就完成了一大半。”

    姜行本早已将附近水网了然于胸,他继续说道:“我们引洛入汴工程分为两段,一是巩义洛口到汜水汜口,这段在大伾山北麓的河滩挖走泥沙,开条长堤即可,所用资质都可以通过黄河水运来完全,十分简单。二是汜口到汴口,现在有了这知河床,只要在汜口附近找到适合地点开凿,就能连接广武涧,出到旃然水,再在原野之上凿条运河向东北荥口……”

    “直接利用旃然水汇入荥泽不好吗?”杨侗犯了个大错,也不敢乱提意见了,充分的发挥了不懂就问的优点。

    姜行本说道:“将洛水水流从荣泽引入汴水的确便利,地理位置也好,还能造福荣泽县的百姓。只是荣泽离黄河太近,且位于黄河中下游。虽然因为汉之王景修了千里河堤,使黄河极少泛滥。可泥沙问题难以解决。一但水势过猛,黄河泥沙就会通过支流倒灌荣泽水域。本就浑浊的汴水若得洛水汇入,不但能够改善漕运,还能改善汴水水质。故微臣以为洛水应该绕过荣泽,避开泥沙,由荣口汇入汴水。”

    “你是行家,你说了算。”杨侗笑着说道。“既然这最困难的地方解决了。那你说,大概需要调拨多少人力?”

    姜行本略作沉吟:“这河床要是利用妥当,十万人就能在不足一年时间,使引洛入汴工程大功告成。”

    “第一段傍黄河旧道而行,不是很保险。既然大家都说今年在特大暴雨,就那这场大暴雨来验证,若是黄河水没有蔓延河滩,就利用起来当河漕。”杨侗想了一下,又说道:“东平郡的分洪工程若是完成,朕准备让六万左右的退役军人返乡;战犯们,就在雨季修汜口到汴口这一段,所以你要尽早把图纸弄出来。”

    “喏。”

    众人重新下了广武山,两两分开。姜行本还要在这里设计河道,自然不能回京;而杨侗则与随行大军汇合,直奔洛阳而去。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