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卷 明枪暗箭实难防 67、观望

作者:日新说313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将军,这就是董逆之母的首级!”

    一名汉军队率地提着一枚白发苍苍的头颅,兴奋地向刚好要进入郿坞的皇甫嵩报功。

    这个董逆的母亲,平日里养尊处优,大难临头却像个疯婆子一样,一路大喊大叫,颤颤巍巍地往郿坞大门这边而来,吸引了不少汉军士卒的眼光,最后还是让自己抢先上前砍下了这枚脑袋,夺下了这份功劳。

    皇甫嵩带兵多年,他自然能够感受到这个队率立功的激动心情,他只是瞄了那枚头颅一眼,就大声勉励了立功的队率,通过对这名队率的赞扬,间接鼓舞了其他士卒的士气。

    看着这座董卓苦心经营的郿坞终告沦陷,其中的董氏族人也相继被斩杀,皇甫嵩的心中,也涌现了一股扬眉吐气的畅快感。

    他和董卓就像是一对针锋相对的老冤家,一方风光无限的同时,另一方总有落魄失势的际遇:

    中平元年,自己带领北军五校、三河骑士横扫大河南北的黄巾时,取代卢植的董卓因为兵败而被追究罢职。

    中平二年,自己因为宦官的诬陷,被免去左车骑将军的印绶,削爵罢官,董卓随后就击败了边章、北宫伯玉等人。

    中平六年,自己再次掌兵,借着陈仓的坚城和寒冬的风雪,追击大败了王国、韩遂等人的凉州联军,董卓因为骄横跋扈,被自己弹劾,很快就被朝廷调离了三辅。

    初平元年,董卓掌控了朝政大权,权势熏天,自己则被征入朝,差一点就被董卓杀掉,若非自家的儿子皇甫坚寿向董卓求情,只怕自己早已死在狱中。

    初平二年,董卓从雒阳返回长安,已经晋位为太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董卓命令文武百官向他下跪行礼,仪仗车驾堪比天子,而董卓就在百官面前,当众羞辱了自己一番,之后又逼死了自己伯父的遗孀。

    到了如今,董卓授首,董氏一族族灭,而带兵攻破郿坞的,赫然就是忍辱负重、蛰伏已久的自己。

    今日,一直争锋较量的双方终于有了一个了解,隐忍已久的皇甫嵩也总算扬眉吐气,得到了解脱。汉代民风还受着血亲复仇思想的影响,皇甫嵩和董卓是有血仇的敌人,他已经把握住了这个扭转局势的机会,现在看着董氏一族的老弱妇孺,也没打算要手下留情,放过他们。

    “董氏一族,罪行昭彰,奉天子诏,诛灭不赦!”

    皇甫嵩铁面无情,下达了诛灭董氏族人的命令,随后策马缓缓踏入郿坞之中。m.oqugeco m</b>

    戏志才对于当下扑朔迷离的局势也是忧心忡忡。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长安城中人事剧变,朝廷对于赦免凉州将士的诏令一直迟迟不发,长此再拖下去,人心思变,只怕又是一场大祸啊!”

    他想了想,随后又补充说道:

    “不过河东郡府的心思,倒是可以就近来暗中大肆招募郡兵,从中窥见一二啊。”

    阎行手扶着剑柄,凛然屹立,听完戏志才的分析,他随即口中说道。

    “王子师为政刚直,又居功自傲、泥古不化,不是朝廷对凉州将士的赦令迟迟不发,而是这朝堂之中的诸公,根本就无心赦免凉州的将士们。”

    说到这里,阎行又自嘲地笑道:

    “这收复河东北境的捷报才发出不久,这乞求赦免的上书就又接连发出,可长安朝廷不但赏赐不行,连赦免的诏令都不见踪迹,只怕如我等之辈,也真成了董逆余党了。”

    “至于河东郡府,这位新来的王太守,着实是个人物,姜桂之性,老而弥坚,比起安邑的卫、范二姓而言,更为棘手,他今日不出兵攻打我等,却是在积蓄实力,等待时机给我等致命的一击啊!”

    戏志才点点头,认同阎行的看法。

    王邑对付西凉军的方法,无疑比范、卫二姓还要高明,若是河东郡府以讨伐董逆余党的名义来征讨西凉军,对于擅长野战的西凉军而言,对阵河东郡兵,依然具有很大的取胜优势。

    可是王邑的态度暧昧不明,按兵不动的同时,又卡住了西凉军军需辎重,这种举动,却是成功让阎行的西凉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若是进攻安邑,难免会有顿兵坚城之下、四面皆敌的窘境,若是专事西面,身在背后的河东郡兵则随时随地,能够给阎行的西凉军来上一刀。

    这样拖下去,兵粮不济、人马困顿的西凉军,迟早不是河东郡兵的对手。

    戏志才看出了西凉军两难的处境,但他不慌不忙,依然对阎行和自己的谋划充满信心。

    “话虽如此,但自古胜负、强弱皆无恒常,一念之差即有翻覆之机。校尉明见,已经提前布局西面,眼下我等也只等着东面来的捷报了!”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