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卷 明枪暗箭实难防 25、再见已是女儿身

作者:日新说313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阎行回去的路,跟驰援绛邑时走的路,都是一样的。

    只是这一趟的路上,阎行所看到的,就没有那么多络绎不绝的逃难民众了,这也是多亏了阎行在襄陵、临汾两处击败了白波军,加上郭太的白波军主力,连续围攻皮氏数月不下,白波军继续南侵的势头才被遏制住了。

    冬季将至,虽然庶民黔首在冬日里,缺衣少食的日子一样难熬。可是他们至少不用再背井离乡,为逃离兵灾而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跋涉了,在破屋的干草堆中互相偎依取暖,总好过眼睁睁看着彼此倒在雪地上或枯黄的草丛间,成为一具气若游丝的饿殍,然后被无情的风雪掩埋吞噬。

    阎行为那些能够在这个兵凶之年活下来的黎民黔首感到欣喜,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家的肩膀上,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东西,从来不需要他人的授予,当你亲身站在那个位置上的时候,你就会感同身受,为之叹息。

    怀着复杂心情,阎行领着中军兵马,途经闻喜境内,从安邑到绛邑的路程,要走上两天之上的路程,按照以往的惯例,阎行都会先在闻喜暂住一夜,这一次也不例外,眼看闻喜城就在眼前,阎行想了想,就派人先前往城中通报。

    按照阎行现在的身份和官衔,当然是能够进城入住亭舍或者邮驿的,不过他一向治军严谨,从不轻抛兵马,也习惯和士卒们同甘共苦,因此阎行只是打算今夜在城外扎营帐,住上一夜。

    派人前去城中县寺通报一声,也算是给闻喜令一个面子,既避免与巡城的绛邑县卒发生不必要的摩擦,也能够给闻喜的士民留得一个不扰民、擅抚军的形象。

    经过闻喜城西时,阎行的兵马正好遇上了一班回城的人马。

    看起来,像是城中出行的大姓之家,队伍前头不仅有御马持矛的骑士开道,而且后头的宾客、奴仆也多是携刀带弓,拱卫着队伍中间的辎车,再后面还有一些大奴和婢女,人数有数十人之多,应该是闻喜城中的大族无疑了。

    这么多的出行人马,若是遇上的是普通黔首百姓,那自然是黔首避让,退到道路的两旁,可眼下遇上的却是阎行的中军人马,阎行带来的兵马有五百士卒,甲杖齐备,前行的骑士个个被甲持兵,威风凛凛,虽然是默然无语。但两者相较之下,反而是鲜衣怒马的出行骑士气势为之一夺,连忙勒马停住前进,派人往后通报避让。

    这一段近城的官道也就那么宽,两边的人马车辆都不少,虽然那些出行的大姓人马,看到对面是道:

    “戎马之人,苟全性命于战阵之中,已是万幸,哪里还谈得上什么风姿,倒是君,右扶风匆匆一面,君之辩才急智,在下依然常记于心,而再见时,不料君已是女儿之身!”

    说起右扶风那一趟遭遇,既有惊险,也有奇遇,女子也掩嘴一笑,莞尔说道:

    “君之赠言,我也常记于心,‘天下紊紊,各自爱,余亦从此去也!’君之眼光,可谓卓绝于世,却不知看出了这天下的局势,可又能料到我等今日会在此地相见!”

    阎行洒然一笑,还真让这少女的玩笑话给说中了,他确实是能够先知这天下的大势,但却猜不到自己和她会在这个地方以这样一种偶遇的方式重逢。

    中平四年时,自己带着甘陵、马蔺等人潜入三辅,为了赶在入冬大雪封山前,回到陇县去,于是在赶路的荒原上,遇见了这个少女。如今时间一晃,过去了四载,还是赶在入冬前的路上,自己在闻喜这个地方遇上了少女。

    闻喜原是秦时的左邑之地,乃是汉武帝于此喜闻平定南越的战事后,才转而欣喜命令为“闻喜”的。

    如今,阎行领军路经闻喜,同样也遇上了一桩令他悄然开怀的事情。

    阎行没有去接少女对他眼光预测的话头,而是转而问道:

    “昔年匆匆一别,来不及详谈,娘子既是裴家之人,却不知裴家巨光公,乃是娘子何人?”

    巨光,是如今闻喜裴家家主的裴茂的字,此人乃是汉室老臣,故而阎行以公尊称。

    少女笑了笑,也不隐瞒,口中说道:

    “正是家翁!”

    听到少女的回答,阎行顿时明白了,原来眼前这个女子竟然是裴家的家主之女,难怪自己初次见她之时,就觉得她不仅举止端庄知礼,而且又不与人生疏,敢情是大家闺秀,士族裴家之女啊。

    看着眼前的这个男子,少女看他知道了自己的出身之后,面有所思,就笑着发问。

    “既然我都告诉你,我的出身了,那你是不是,也要自报家门啊!”

    听到少女的俏皮发问,阎行苦笑了一下,眼下虽然裴家还没有壮大崛起,但他的家门,金城阎家,就是边地一武宗豪强,又哪里比得上河东士族裴家呢。

    少女的眼光明睿,她立马就看出了阎行笑容背后的含义,知道他并非名门望族出身,她又连忙接话说道:

    “你且等等,像你这样直说,未免无趣,先让我来猜一猜,你看我猜不猜得准!”

    “好!”

    阎行听到少女的话,也觉得有趣,正想要听一听她是这么来猜自己的出身。

    “恩——”

    少女闻声装作一脸沉思的模样,摆动螓首想了想,才双眸一眨,笑着说道:

    “若是我猜的没错,你就是屡败白波的荡寇校尉阎彦明吧!”

    阎行也笑着跟少女做出一样的动作,摆动了一下脖子,带着诧异问道:ewenxue.net

    “这你又是怎么猜出来的?”

    少女抿着嘴,摇摇头,说道:

    “你真想知道?”

    “嗯,真的想知道!”

    “好,那我就告诉你,河东最近有歌谣一首,是这样唱的,‘鬼校尉,铁石心,能驱恶,善抚民。小儿夜哭啼,呼名能止惊。’你说,这个鬼校尉,说的是谁?”

    阎行倒是被这首童谣给逗乐了,他想了想,才指着自己的鼻子笑着说道:

    “哈哈,这像是在骂我的话。”

    两汉之中,地方任职官员施政的善恶,除了通过朝廷上计考校、士林的评论褒贬之外,民间的舆论也是另一个重要指示,而朗朗上口、针砭时弊的童谣常常就是风向标之一。

    前汉的冯奉世的两子,冯野王、冯立兄弟先后为上郡太守,因为都居职公廉,时人称他们为大、小冯君。并有歌谣专门来赞美他们,歌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

    再如本朝的廉范,做蜀郡太守时,废除了禁止成都民众夜间点灯织布的法令,蜀锦由是多产,成都士民殷富,又有歌谣称赞廉范,歌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

    而阎行驻军绛邑,被称为“鬼校尉”,除暴安良,杀戮甚众,以至于能止小儿夜哭,这里面有褒有贬,所以阎行才会笑着说,这是在骂自己的话。

    少女却摇摇头,说道:

    “非也,良药苦于口,忠言利于行。这是河东士民对你的赞许和期望。只是谁又能想到,昔年那个右扶风荒原上拔刀相救的侠客,今日竟是威震河东的大汉荡寇校尉呢?”

    阎行点点头,听到少女后面的话,正想要接话,身后却传来了一个少年稚嫩的声音。

    “阿姊,天色不早,我等要早些归家了,免得大兄在家中等急了,这位君子,可是阿姊故友?不妨移步同至城中,我家诸兄皆是好客之人,定能与君子相谈甚欢。”

    阎行闻声回过头来,只见一个十四五岁的束发少年,想要往自己这边走来,却被亲卫拦住了,只能够朝自己这一边喊话。

    这小鬼,话中绵里藏针,倒是护姊心切!

    阎行自然听出了这少年的话里的警惕意味,他笑了笑,也不介意,转首看向少女问道:

    “你阿弟?”

    “嗯,我幼弟!”

    “好,我只是领军途经闻喜,就不入城了。”

    少女点点头,有了那个人家幼弟在不远处警惕地盯着,阎行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两人于是互相行礼告辞。

    只是看着少女离开的身影,阎行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道:

    “如今再次相见,已非萍水相逢,却不知何时能够再见?”

    两人只是两次见面,虽说有救命之恩,但这话还是说得有些突兀,但阎行说完之后,也容不得他后悔收回,只能够硬着头皮静静等着少女的反应。

    幸好,少女的反应还算很快,没有让阎行等得太尴尬,她驻足沉吟了一会后,回眸一笑说道:

    “来年上巳日,正是河边宴饮、出游踏青的佳节,阎君若是有意,不妨拨冗来闻喜一聚,再诉衷情!”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