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卷 乱世浮沉烽火中 1、车队

作者:日新说313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中平四年,夏四月。

    距离那场波及大半个帝国的黄巾起义已经过去三个年头,虽然各地仍然是盗贼蜂起、烽火不断,但对于汉帝国这个享国近两百年的老大帝国来说却已经是难得的太平时光了。

    就像许多病入膏肓的老年人一样,在寿终正寝之前总有一些回光返照的反应。开春以来,平息了战火的中原腹地又碰上了风调雨顺的好年头,荒芜已久的田地里逐渐多了许多忙碌的身影。

    少了令人心悸的天灾人祸,平民黔首的日子似乎也好过一些,看着金灿灿的小麦长势一片大好,想着再过不了多久能够将那金灿灿的麦子收入自家的麻袋里,终日辛苦劳作的农户、田奴脸上渐渐也洋溢出久违的欢欣。虽然每年都少不了面临官府的苛捐杂税、地方豪强的巧取豪夺,但是这种勉强能够过活的日子对于还在饱受战火之苦的边郡地区来说,已经不啻于是天堂般的存在了。

    随着汉帝国的国力日衰,昔时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的西域地区早已被放弃,而凉州的武威、金城、酒泉各郡成为了帝国西边重要的防线。可惜随着边境地区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曾经对汉帝国俯首帖耳的鲜卑、乌桓、匈奴、羌人部落也开始不断叛乱,凉州、并州、幽州这条自西向东绵延数千里的帝国边境线已经是千疮百孔,而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羌乱更是成为了汉帝国的心腹大患。

    凉州允吾城,金城郡的郡治所在。

    往日里号称固若金汤的汉家城池却已经换了主人。这座西北的坚城自中平元年的羌乱以来,城头变幻大王旗,在汉军、羌人、叛军之间多次易手,最终落到了金城韩家的手中,虽然春风带来了丝丝的暖意,但允吾城外还是一片萧索,显现出与春意相违的衰落感。

    就在夕阳西斜时分,城外北边的郑伯津,一行车马刚刚渡过了湟水。在码头的栈桥上将卸下来的货物重新装上车后,整束完毕的车队又开始向北面进发。

    去年已经及冠的阎行此刻携弓跨马,头上没有戴冠,只是裹着青帻,身上穿着便于骑射的袴、褶,策马跟在车队的后面。他身材本就魁梧,再加上座下也是良驹,虽然身处众人之中,却隐隐显出与众不同的精神气。

    此刻他在马上静静看着车声辘辘的一行人马,心中的思潮开始涌动。

    重生在这汉末也有数年的时间了,阎行早过了初临汉末的那股兴奋劲,相反的,近年来烽烟四起的凉州战事给了他极大的压力。这里羌胡、叛军、官兵、地方豪强的势力错综复杂,而被后世熟知的魏蜀吴三家势力现在连萌芽都还没有完全长成,所谓的先知在这种乱局下根本无从发挥。eoquge.co m

    周围人中有熟悉一点的,已经厚着脸皮开始讨要,其中一个嘴边还沾着肉酱的年轻车夫顿时急红了脸,面对同伴探过来的身子,急着护住自家的肉酱,边推搡边含糊喊道:

    “刘三你这个家伙,想吃酱自个找你家婆娘去!”顿时引得其他人大笑。

    就在众人哄笑的时候,亭内一个粗壮的扈从走了出来,站到亭前的台阶上,扯着大嗓门叫喊。

    “君子打了些野味,怜惜大伙辛苦了一天,现在已经令人熬成羹汤,每人都可以进来分一碗,大伙可以分批列队进来了!”

    众人一听,欢呼着跃起。也不顾那些许的肉酱了,抢着先进去亭内,不过在门前两个持刀扈从的震慑下,又齐齐收住了脚步,重新排成什伍的队列分批入亭。

    原来阎行在看到亭外诸人食物稀少后,再想到当下正处春夏之交,夜里起风,住在外边的人不免饥寒交困。于是临时改变主意,将甘陵等人打到的几只野味都拿出来炖成热羹汤,并令人将亭外诸人喊进来一起共享。

    所以等那些车夫、扈从进到亭内前庭,看到阎行面前也和他们一样摆着两块麦饼、一碗羹汤时,无不感激,纷纷称颂阎行的待下宽厚,慷慨仁义。

    前院人一多,就热闹嘈杂起来。阎历的亲信看到后连忙跑回后院汇报,引得阎历匆忙赶出来巡视。当他看到了这一幕后,顿时黑了脸,低声骂着竖子小儿、假仁假义之类的话语,可他又吝惜将所带的肉脯蜜浆分给众人,只好悻悻地又转回后院去。

    阎行从阎历一出来就瞥见他黑着脸,却假装没有看到,自顾做着自己的事。自家三叔的脾性这些年他也摸得七七八八,野心勃勃又刻薄寡恩,绝不是个做大事的主,之前听信身边那帮亲信的挑唆,一路上尽给自己脸色看,现在这样做顺带着能让他恼怒也是好的,就让他到后院和自己的亲信喝闷酒去吧。

    自己解决了手下吃食的问题后,剩下的就是入夜巡视诸事了。

    于是阎行在将最后一口粗糙的麦饼咽入肚中后,拍了拍甘陵的肩膀,他身边的人会意,纷纷起身鱼贯走出亭舍。龙腾小说免费小说阅读_www.ltxs.me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