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83章:风波过后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次日,垂拱殿下达通告,对『河东四(五)令』一事做了了解。

    在这则通告中,垂拱殿在肃王赵弘润所提出建议的基础上,首次确立了『汾阴』与『蒲坂』两县在日后『河西攻略』中的重要地位。

    其中,按照肃王赵弘润那『军政分离』的概念,原『尚县县令寇正』改为『汾阴令』,『临洮君魏忌』领『汾阴将军』之职;安陵赵氏子弟、赵文蔺拜『蒲坂令』,又调砀山军副将『闻封』为『蒲坂将军』。

    除此之外,成陵王赵燊出任『皮氏令』,安平侯赵郯出任『皮氏尉』;平阴人『董帏』出任『北屈令』,梁郡人赵宠出任『北屈尉』;户牖侯世子孙嘉出任『解县令』,苑陵侯酆叔次子酆霸担任『解县尉』。

    名为『河东四令』,可实际上却是五县的这块大蛋糕,就这样被魏天子分了下去。

    得了好处后,庆王弘信与苑陵侯酆叔等贵族便如魏天子所猜测的那样,不再针对『酆贯之死』死缠烂打,仿佛这件事全然没有发生过那样。

    对于,朝野的猜测是:可能是以苑陵侯酆叔为首的国内贵族势力与肃王赵弘润的势力在这件事上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引起了魏天子的关注,这才使得魏天子用和稀泥的方式出面干涉。

    对此,朝野并不意外。

    毕竟这双方的势力着实都不小,一方是以肃王赵弘润为首,且又有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等贵族支持;而另外一方则是以庆王赵弘信为首,有户牖侯孙牟、苑陵侯酆叔、万隆侯赵建、高阳侯姜丹、平城侯李阳、曲梁侯司马颂、匡城侯季雁等诸多国内贵族鼎力支持。

    这两股势力若是对撕起来,可想而知会使魏国出现这样的动荡。

    因此,魏天子出面干涉安抚双方这是必然的。

    相比较此事,朝野更加关注『河东四令』,不,应该是『河东五令』的职构,毕竟『军政分离』的概念在此时还是极为新颖的。

    因为在魏国国内,县令是一县的长官,县尉是佐官,需听从前者的命令;而在『河东四令』这边,县令主抓县内,县尉负责操练士卒,两者属于平级关系。

    对此,朝野议论纷纷,有的支持、有的反对。

    但不管怎样,垂拱殿既然已下达了诏令,破的局面——看看前一阵子,『肃氏商会』在地方上被打压地多惨,损失有多么严重?

    强龙难压地头蛇,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因为,他们建议这位肃王殿下『缓图之』,就像这次,这位肃王殿下的策略就很成功,直接策反了成陵王赵燊与安平侯赵郯等人。这件事,成陵王赵燊等五位大贵族作为当事人最清楚不过:只要是这位殿下能包容他们,他们也不希望与这位肃王殿下为敌,要知道,如今的『肃王党』也是非常强大的。

    至于他们是否支持这位肃王殿下日后削弱国内大贵族的权柄,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他们普遍持『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毕竟他们当初之所以抱团,也是为了生存,而如今既然攀上了肃王赵弘润这根粗枝,自然就不需要再考虑所谓的生存了,除非跟他们家族存在联姻或者深厚的交情,否则,他们哪有闲工夫去管别人的死活。

    之所以不支持,是因为他们很清楚,要是这位肃王殿下在这件事上过于心急、过于强硬,那势必会引起整个国家的动荡,就像赵弘润一直以来挂在嘴上的那样:国家若动荡不安,他们这些贵族,又能好到哪里去?

    因此在他们看来,削弱国内大贵族这件事嘛,每年挑个一两个实在看不下去的,或者冥顽不灵执意与某位肃王殿下作对的杀鸡儆猴,这就得了。

    除掉一支,扶持一个中小贵族上位,这样缓缓图之,就不至于会引起国家的动荡。

    而对于成陵王赵燊以及安平侯赵郯等人的劝说,赵弘润不想听也没有办法。

    毕竟在垂拱殿出面干涉、抚平双方矛盾的情况下,倘若他赵弘润还要执意去对付苑陵侯酆叔等人,那等同于是甩给他父皇一个响亮的耳光。

    在这种情况下,赵弘润只能表示沉默,化心中的邪火为动力,毕竟接下来,他还有太多的事要忙碌。

    比如说,与工部合作,用水泥作为材料,在魏国境内铺设道路网。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这次舆论风波如此轻易就被垂拱殿的一纸诏令压下,赵弘润还是感觉有些奇怪。

    要知道,前一阵子萧氏余孽在背后煽风点火,大梁府、刑部、内侍监、青鸦众这四股势力都没能将其压下来,然而,垂拱殿一纸诏令下达之后,所有的舆论竟一下子就倒向对他赵弘润有利的一面。

    『为何萧氏余孽如此干脆就罢休?』

    这一点,赵弘润着实想不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