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30章 愁眉不展

作者:东风暗刻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一g一一一>

    『笔下文学    】

    皇帝大致听了鸿胪寺卿的汇报,也感到有些奇怪,有鸿胪寺的人员陪同的外邦使节,在长安城里还能被打?而且胳膊还被砍掉了。

    皇帝问,“倭奴国他们怎么还不走?是什么人所为?”

    高阁老今天日头打西边出来了,第一个就进了丹凤门。见皇帝问,连忙出班奏道,“陛下,是微臣对家人管教不严。前些日子小孙高峻的夫人们从西州回长安省亲,不想惹了此事,陛下恕罪!”

    皇帝就更奇怪了,几位女流之辈,居然有这样的战斗力。他对此事的关心就超过了那两名使者。他问底下众臣,“你们对此事是如何看的,都说说。”

    宗正少卿樊伯山已经听说了此事,而且正是他的侄女做的。此时皇帝问,他第一个出班说道,“陛下,臣以为阁老的孙媳们做的并无不妥,而且是正当其时c恰如其分!陛下想,一个小小的倭奴国使臣,居然敢到天子脚下的清心观调戏道姑,难道不该挨打吗?”

    鸿胪寺卿道,“只是此事该有个说法,不然那些外国使节再到长安来,一点人身保障都没有,还不腿肚子转筋?于我大唐的脸面也不好看啊。”

    他看到樊大人的脸色有些不大好看,又道,“当然微臣的意思不是说要处置西州别驾的夫人们至少那两三位倭奴国使者,也该好生抚慰,找人医治一二。”

    长孙无忌道,“陛下,依微臣看此事不宜大事声张,也不必理他们,难道在长安不守规矩,挨了打陛下都要给他们医治?于情理上说不过去呀!”

    高俭一听,分明长孙大人也在替自己说话。

    有御史奏道,“陛下,臣听说清心观的道长们殴打鸿胪寺的传语者。臣只怕不妥善处置此事的话那些下级官员和办事人员就不能安心做事了,臣提议对那些道长们可略做申斥,也不必太严厉。”

    皇帝看到太子欲言又止,这倒是少有的事,以往太子是很少发表见解的。他示意他说出来。李治道,“父皇,此事一出,儿臣就去了一趟阁老府上了解情况,鸿胪寺所说的大体不差。但是如何处置此事,儿臣是有些看法的。”

    他说,倭奴国十年不来一次,来了就该本本份份c谨守我大唐规矩。儿臣听说他们为着遴选出使之人,在国内都发展到大打出手的地步。这说明他们的本性是崇尚武力的,根本于礼法上一塌糊涂。因而在清心观才敢如此放肆c调戏道姑c并对阁老的家人不敬。如果在这件事上我们稍稍给他们一些好脸色,那么他们回去后大事宣扬,无异于令倭奴举国认为我大唐只尚礼义c不修爪牙,岂不更让他们轻看?儿臣以为,阁老的孙媳们教训他们不但没有过错,而且甚是及时。也让他们看一看,我们大唐随便一两位女子也不是好惹的。那么,对于倭奴国民风c民俗之改弦更张,才大有益处

    皇帝对太子的长篇大论十分认可,但他还想听一听太子接下来的处置意见。

    李治道,“不但不给予医治,还要派有司到驿馆去,对他们严厉斥责,立即逐出长安c限日离境,方显我大唐法度森严!”

    皇帝不假思索,当即说道,“准奏!此事就由太子酌情办理。”

    颁政坊c布政坊,位于大内西南宫墙之外,与大内一墙之隔。由这里前往鸿胪寺,只须出了坊区往东一走。而若是要觐见大唐皇帝也十分的近便,只须进了皇宫西边的顺义门或安福门就到了。

    外邦使节的驿馆区安排在这里,真的是体现了大唐好客崇礼c处处为远来使节考虑的初衷。这里几乎没有闲人出入,坊内西南c西北两处角落各有一处道观,在东南角有一座佛寺c东北角有两座。出家人也是看中了这里利于清修。(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一一一ver一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