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八章 抽丝论兵势

作者:战袍染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一g一一一>

    『笔下文学    】”

    说到最后的官军人数,王皿又模糊其词起来。

    陈止也听出了一点问题,略一思考,神色有些变化,跟着有些郑重的道:“听你的叙述,如果官兵不能将之迅速剿灭,这伙贼人十有是要突围南下了,最终目标不好说,但肯定要经过”他扫视了在场众人,“徐州境内。”

    这话一说,在场众人先是一愣,紧接着神色各异,但大部分都不以为然。

    张咏更是嗤之以鼻,觉得自己被陈止的虚张声势所惑,白白担心了,可他刚刚转变的太快,总不好再次变脸,那可就真成笑话了,于是便捻须而笑,静静的看着陈止,并想着是不是夸赞两句,将之捧杀。

    就连刘缈c刘纲都颇为讶异,对陈止的回答有些不能理解,刘纲还好些,在惊讶过后,立刻就开动脑筋分析里面的缘由,在他看来,既然陈止这么说了,就不会是无的放矢。

    但除了刘纲,其他人显然不这么认为,连王皿都微微摇头,觉得这话说的突兀,自己就说了几句话,一伙青州的贼人就能和徐州联系在一起,未免有些太过牵强了。

    一时之间,他对陈止的兴趣大减,一看旁人也是一般模样,忽然发现张咏捻须而笑,似乎察觉了什么,于是心中一动,又对陈止问道:“不知里面有什么缘由,愿闻其详。”在他看来,或许接下来要听的,又是一番兵书上的标准答案。

    没想到,陈止开口却道:“你提到了离间,说偏将被调动,这其实是总将需要一个借口换将,本身就有隐患,此计才能成功,但无论如何,都会让兵马产生混乱,这就是契机,也是贼军争取的目标。”

    王皿一听,又有了一点兴趣,暗道张咏果然有所发现,便又问道:“贼军争取的目标是什么?”

    陈止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一个似乎并不相干的事:“我最近看书,了解到宣武皇帝一统天下后,要偃武修文,乃诏天下罢军役,州郡系数裁军,只留少数,大郡不过武吏百人,小郡只有五十人,如今略有回升,刚才你提到,围困贼人的兵马,一部分是外军精兵,余下就是驻军,驻军多散兵游勇,捏合起来,指挥c训练c意志和士气都不是上佳选择,这就是隐患和混乱的根源,有心的人就会利用起来。”

    这话一说出来,王皿眼中一亮,王奎更坐直了身子,做出倾听之态,刘侃c萧左也留神起来,张咏则眯起眼睛,眼神闪烁。

    这些是陈止从几家送来的法家书中发现的,但并不是书中原文所载,而是世家先人的注释和笔记,偶尔涉及时政,虽不能让陈止了解天下大势,却可触及朝廷的些许制度。

    宣武罢兵令,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举动,目的是削弱地方武装,宣武在世时效果不错,等他一驾崩,后面的皇帝就无法维持了,但州郡驻军的增长幅度不大,凑起来的人马也不会多。

    “陈兄,你的意思是说这些兵是乌合之众?”王皿倒没有什么忌讳,直接说出来。

    陈止摇头道:“不是乌合之众,但不同体系的兵马捏合一起,得经过训练,统一号令c步调c阵法,令兵卒知道左右转向c前后行止,不然指挥上难免出现掣肘,上下级难免积累矛盾,这就容易被离间,你刚才提到,贼军开始骚扰官兵了?”

    王皿点头道:“对,日夜骚扰,不胜其烦,搅得军营不得安生。”

    陈止沉吟了一下,才道:“这说明贼军急了,他们该是分成几股,轮流骚扰,贼人都是流民,没有粮草辎重,被困于山林,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现在大概到了极限,因此就要骚扰官军,骚扰的越频繁,越说明他们的补给不足,急着求变。”

    说到这,他微微一顿,仿佛在回忆,旁人也听出一点意思来了,就都屏息静气的听着。

    王奎也好,三位名士也罢,再也没有轻视之态,反而被吸引了心神,至于刘家兄弟,更是惊讶莫名。

    很快,陈止就继续道:“这种骚扰行动,疲惫官军只是附带,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官军,让官军疲于奔命,算上先前的离间,正是‘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这是一套战术,骚扰c离间,都是为了让官军混乱轻敌c判断失误c调动迟缓,为突围创造机会!正确的应对方法,是让官军占据地利,不动如山,守住关隘,也别理会骚扰,时刻警醒,则贼军自溃。”

    “突围?”这次出声的是王奎,“贼军要突围,恐怕不容易,单纯的骚扰,并不能动摇官军的根基。”

    陈止看了他一眼,回道:“不能动摇根基,但可以让官军麻痹大意,分不清是骚扰还是总攻,等贼军集中人马突围的时候,官兵恐怕还没有足够的惊醒,会觉得是骚扰,被贼军趁虚而起,脱出包围圈!”

    “这”王皿犹豫了一下,回想一番却道,“不一定会成功突围吧。”

    不等陈止开口,王奎先摇头道:“调动兵马c制定战术的时候,不能以‘不一定’作为根据,要考虑到种种可能,制定相应的计划。”

    王皿微微一愣,然后沉默片刻,才皱着眉看向陈止,问道:“那如果被他们突围成功,又如何能判断他们会来徐州呢?”

    “这只是最大的一种可能,贼人会被困于山林,就是因为太靠北了,”陈止心中浮现前世看过的地图,“北方之地,历经战乱,又后于南方被统一,因此重镇众多,贼人不投降c而打算突围,说明心存侥幸,而走到这一步,是因为他们在青州不好发展c生存,如果突围后北上,越往北,官兵越多,和初衷背道而驰,往西的话,则靠近京师,更是兵精将广,现在可不是乱世,贼军往京师和自杀无异,如此一来,方向就只剩下一个了。”

    他顿了顿,指了指脚下:“南下,甚至有可能试图渡淮!”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一一一ver一一>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